人民版历史必修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2内容摘要:
建屋 .军舰巡查贸易,传教权等特权。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 中英南京条约 》 签订地点 (1842) * 《 马关条约 》 时间 1895年 4月 内容: 割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 日本军费白银 2亿两; 开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 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矿设场。 大规模资本输出的开始 影响: 大大加深 了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度 深入到长江中上游 《 辛丑条约 》 时间: 内容 : 影响 : 1901年 9月 赔白银 45亿两,分 39年付清;本息计 98亿两;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除天津大沽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设防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 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西方列强为什么要入侵中国打开中国的大门呢。 国家 中国:封建统治日趋衰弱,。人民版历史必修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2
相关推荐
会址 五百人会议 3.雅典民主的优越性: ① . 主人翁意识 ②. 多数人参政 ③. 群众监督 三、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① .狭隘性 ②. 极端民主化 三、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整体评价: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也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权利和自身发展能力,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建立在剥削、压迫
个人财富的社会贡献一致起来,而不是与血统出身 相联系。 这开创了一种与原始平等不同的平等原 则,即比例平等的原则。 请结合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目的和作用。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关键是要综合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信 息。 再结合教材的表述得出答案。 答案 目的: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 并用制度将富裕公民个人的财产转化为国家的力量。 作用
地域区划代替血缘部落 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 (前三等级到所有公民)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结论: 比梭伦改革更民主、更进步 伯里克利 (公元前 495429) 古希腊政治家,出 身贵族, 公元前 443 年至前 429,历任 15 年雅典首席将军, 成为雅典的实际统 治者。 萨拉米海战 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种 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 “古典时代” 战争中
①性质相同(都是不平等条约) ②内容相同(都有割地、赔款和通商) ③危害相同(都破坏主权,加重负担,便利经济侵略) (2)不同点: ①内容, 《 马 》 割地面积大于 《 南 》 ,赔款数额大于《 南 》 ; 《 马 》 所开商埠深入内地; 《 南 》 关税商定是为了商品输出, 《 马 》 设厂要求,适应资本输出的需要。 ②特点, 《 南 》 体现了打开中国大门,开辟中国市场的要求(商品输出);
北京 营口 黄 海 东 海 黄 河 运 河 长 江 汕头 天津 宁波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4.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天津条约 》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北京条约 》 ,鸦片战争结束 1860年英法联军侵犯北京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第五步:侵占亚洲征服世界 5 甲午战争 (18 94 --1895 ) 日本的自强
中国的家庭纺车 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时任英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的 强盗逻辑 风雨如磐,炮声雷动 ——叹天朝之沉沦 自主梳理 《 南京条约 》 、 《 马关条约 》 和 《 辛丑条约 》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内 容 《 南京条约 》 《 马关条约 》 《 辛丑条约 》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 条款 影响 比较 《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