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伟大的抗日战争3内容摘要:
,结果如何。 ⑦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如何进行抗日,结果如何。 ⑧ 活动探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由中日两国的国力、国情所决定 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①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②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 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 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标志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初步形成。 ⑤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新进攻。 ⑥ 1937/8/14,国民政府发表 《 自卫抗战声明书 》。 ⑦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⑧ 1937年 9月, 国民党公布 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标志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 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① 抗战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 抗战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 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③ 参战人员:全国各阶级、各阶层。 ④ 党派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基础上团结一致。 ⑤ 军队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⑥ 抗战基础:广大群众,是抗战胜利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主要表现:国共合作抗日。 所谓“正面战场”: 是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 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战: A、 ①淞沪会战: 粉碎了 敌人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②太原会战:中共领导的一一五师取得了 平型关大捷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 首次大捷。 ( 国共合作的典范 ) ③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取得抗战以来的 最大胜利。 —— 结果: ,但未能阻制优势敌人的进攻。 1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B、。人民版历史必修1伟大的抗日战争3
相关推荐
矛盾尖锐复杂,而一战又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二 . 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现曙光 主观条件: ①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 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有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 ④有占全国大多数的贫苦农民作为同盟军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于此。 攻打冬宫 1917年 11月 6日 (俄历 10月 24日),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榜 样,开辟了 的新时代;为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 和实践指导力量。 国家现代化 无产阶级革命 思想武器 问题思考 6.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的依据是什么。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什么 启示。 提示 从领导阶级、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和以建 立公平、公正、平等社会制度为目标进行分析。 启示
的土地, 分配给农民 耕种。 ( 3)外交上: 1918年 3月苏维埃政府与德国签订了 《 布里斯特和约 》 ,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退出战争是当时俄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 , 使俄国得到喘息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 权。 ( 4)军事上: 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 ( 5)政策上: 实行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组织抗日义勇军 国民党 爱国官兵 ① 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② 长城抗战 ——安德馨营山海关殉国 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 ③ 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 “ 西安事变 ” 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关内人民 ① 工人罢工、募捐; ② 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③ 爱国学生掀起 “
9月: 国民党公布了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巩固: 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最主要的特点是 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 B、参加者有自发的群众,有国民党将领 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D、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联蒋抗日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反围剿长征 西安事变
资产阶级专政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 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两党制 全国人大与其常务委员会 议会 国务院 国家主席 内阁(首相) 国王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具体方式具有多样性) 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什么是代议制。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约旦 ) 民主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