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老子五章内容摘要:

—— 陈鼓应等 《 老子评传 》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 犹如元人马致远在 《 秋思曲 》 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 照 《 说文 》 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 《 左传 》 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 ”如子思在《 中庸 》 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 ”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 如 《 易 系传 》 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 ”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 ”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 《 老子他说 》 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 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 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上善若水” ——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 儒、佛、道三家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