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2内容摘要:
林等。 【解题思路】 考查我国的生态问题。 第 ( 1 ) 题,入湖河流水量减少的原因既要考虑自然原因也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第 ( 2 ) 题,危害主要是使青海湖作为湿地的 生态功能遭到破坏,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第 ( 3 ) 题,主要是保证青海湖水量不再减少,避免污染等。 跟踪练习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 ( 1) 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 ( 2) 根据上述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解析】 第 ( 1) 题,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自 20 世纪 50 年代至20 世纪 90 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河段水量大大减少,地下水位变深,胡杨林面积锐减,说明生态环境已经恶化。 第 ( 2 ) 题,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回答。 造成塔里木河沿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人为原因则主要是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不合理活动产生的结果。 【答案】 ( 1 ) 存在的问题是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 ( 2)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冰川退缩,融水量减少;过度开垦,耕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增加。 要点二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 1) 现状: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到 21 世纪中叶,由于人口绝对数量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 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 “ 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的基本国策,使土地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 ( 2) 措施: ①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②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劣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③ 提高 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 .土地退化的防治 ( 1) 土地退化的概念: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 2) 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 ( 3) 土地退化的防治: 防治的原则 建立 “ 防、治、用 ” 相结合的体系,加强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防治措施 农牧林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特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2
相关推荐
植树造林 ,而且还发起了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迁移与应用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 , 森林覆盖率很高。 由于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加上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活动 , 使森林面积锐减。 分析下表 ,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各类项目 1 9 5 6 年 1 9 7 5 年 森林覆盖率 /%
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 系。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的过度采伐和人为破坏,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量增加,每年土壤侵蚀量达 22 .4 亿吨,因此长江有变成另一条 “ 黄河 ” 的危险。 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国家决定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计划从 1989 年起,用 30 ~ 40 年时间,在本地区 11 个省、市
日本还成立了 “ 树木银行 ”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砍伐的树必须存入 “ 银行 ” ,等工程结束后,再种植至少等量的树木,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1)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 ) ① 木材消费量大,国内无法提供那么多木材 ②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的劳动力价格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低 ③日本的林木质量太次,不能利用 ④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炭堆积、废渣自燃、矿山排水等 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 运输 污染空气、水、土壤;破坏景观;加重交通压力 运输过程产生大量烟尘、粉尘 合理规划煤炭运输路线,转化利用方式,变输煤为高压输电,加强煤炭能源基地建设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产生酸雨 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 ① 优化用煤结构; ②加快洁净煤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利用率; ③ 营造防护林,改善环境 6.
淀 ”。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地下水的超采对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本题以 “ 海河流域地下水的变化 ” 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超采会造成地面沉降、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地面建筑破坏等问题,但是题目只需回答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要解决这些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加快地下水的及时更新和补充,另一方面要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 不利影响
硫酸型酸雨。 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第 (3 ) 题,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酸雨危害严重主要是与南方地区的地形、降水量及土壤呈酸性有关。 【答案】 ( 1) 来源: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 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