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3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2内容摘要:
炭堆积、废渣自燃、矿山排水等 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 运输 污染空气、水、土壤;破坏景观;加重交通压力 运输过程产生大量烟尘、粉尘 合理规划煤炭运输路线,转化利用方式,变输煤为高压输电,加强煤炭能源基地建设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产生酸雨 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 ① 优化用煤结构; ②加快洁净煤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利用率; ③ 营造防护林,改善环境 6. 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 1) 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 2) 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 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 3) 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 4) 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 5) 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特别提醒 西气东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协调东 、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度将于 ____ ____ 年超过 50%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源于 ____ ____ 地区。 ( 2) 在中国原油进口国中与我国相邻的有 ______ __ 个, 其最佳运输方式是 ______ __ 运输。 ( 3) 世界原油价格已经从 38 美元一桶涨到了 50 多美元一桶,能源市场正在提醒我们要尽早为能源供应的前途着想。 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2020 中东 2 管道 石油产量增加缓慢,需求量日益增长;石油主要进口渠道来源地区单一,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需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状况及其解决措施。 第 ( 1 ) 题,由图甲可以看出,到 2 015 年,石油产量为 亿吨,需求量为 亿吨,石油缺口 2 亿吨,超过 5 0%。 由图乙可以看出我国进口石油的国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曼,这些国家属中东地区。 第 ( 2) 题,根据初中地理知识,结合图乙可知,与我国相邻的石 油出口国是俄罗斯和越南,输送到我国境内的最佳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 第 ( 3) 题,结合图甲可以看出,我国在今后十几年中石油产量比较稳定,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这是导致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 结合图乙可以看出,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单一,受这些国家的影响较大,另外海上石油运输距离较远,存在着安全隐患。 跟踪练习 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 2) 从能源开发利用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解析】 第 ( 1) 题,结合图可以看出我国在今后十几年中石油产量比较稳定,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这是导致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 第 ( 2 ) 题,解决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首先要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再者就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答 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3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2
相关推荐
林等。 【解题思路】 考查我国的生态问题。 第 ( 1 ) 题,入湖河流水量减少的原因既要考虑自然原因也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第 ( 2 ) 题,危害主要是使青海湖作为湿地的 生态功能遭到破坏,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第 ( 3 ) 题,主要是保证青海湖水量不再减少,避免污染等。 跟踪练习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 ( 1) 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
植树造林 ,而且还发起了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迁移与应用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 , 森林覆盖率很高。 由于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加上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活动 , 使森林面积锐减。 分析下表 ,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各类项目 1 9 5 6 年 1 9 7 5 年 森林覆盖率 /%
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 系。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的过度采伐和人为破坏,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量增加,每年土壤侵蚀量达 22 .4 亿吨,因此长江有变成另一条 “ 黄河 ” 的危险。 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国家决定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计划从 1989 年起,用 30 ~ 40 年时间,在本地区 11 个省、市
淀 ”。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地下水的超采对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本题以 “ 海河流域地下水的变化 ” 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超采会造成地面沉降、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地面建筑破坏等问题,但是题目只需回答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要解决这些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加快地下水的及时更新和补充,另一方面要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 不利影响
硫酸型酸雨。 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第 (3 ) 题,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酸雨危害严重主要是与南方地区的地形、降水量及土壤呈酸性有关。 【答案】 ( 1) 来源: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 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
水平。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多。 结合我国各主要水系的水资源状况分析 ,得到水资源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多北少特点的结论 ,再结合我国降水状况分析其成因。 第 ( 2 ) 题 ,注意比较对象是 “ 利用结构 ” ,本题主要指两省区在生产、生活用水量上的差异 ,然后再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归纳即可。 第 ( 3 )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