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2内容摘要:
涵 (1 ) 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 ) 内容: ① 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② 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3 ) 内涵: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持续发展 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续 经济持 发展 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 益、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发展 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 公平性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指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① 同一代之间的公平:每个人享有同样的基本和平等的权利,如生存、自由、追求较好生活的权利。 ② 区际公平:在不同区域、国家和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公平分享资源、效益和分担代价。 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以其他地区的环境损害为代价,如发达地区不能把污染转移到不发达地 区或在开发资源时破坏当地的环境,获得超额利润后不给当地足够补偿去恢复和发展。 ③ 代际公平:在现在和未来的世代之间,公平分享资源、效益和分担代价。 这一代不能为自己发展损害或限制未来世代的发展可能性,应为下一代留下至少与自己继承的同样丰富多彩、同样富于生产力的世界。 ④ 人类与其他物种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威胁自然界中其他物种的生存,如为野生生物设置足够的栖息地,禁止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捕杀、采伐、买卖野生生物等。 (2 ) 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这 一原则要求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 ) 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这就要求: ① 解决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② 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订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地制订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在其框架下一批优先项目正 在付诸实施。 特别提醒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即环境问题伴随着发展过程而出现,也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予以解决。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命题中直接考查其概念、内涵、原则的内容不多,主要是考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实际应用,答题时应注意认真分析题目内容及要求,结合题目实际进行作答。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 读图并 回答有关问题。 (1 ) 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 __ ____ ________ ______ __ __ ____ ________ ______ __ __ ___。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2
相关推荐
HEZUO TANJIU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答案 : ( 1 ) 渤 琼州海峡 ( 2 ) 无机磷 无机氮 富营养化 ( 3 ) ① 辽东湾周围陆上工农业发达 , 邻近中国北方的两大工业基地。 周围人口稠密 ,沿海有众多港口和其他海岸设施 , 工农业生产产生大量废弃物排入辽东湾 ② 经过辽东湾的船舶和海上石油生产等产生大量的油类物质 ③ 辽东湾海域相对封闭 , 缺少洋流 ,
这个点 ) ;浓度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早,光照充足,蓝藻繁殖和生长速度加快;吹偏南风的时间提早,使蓝藻提前聚集在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3 ) 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 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预处理的污水经过芦苇等植物的生物净化,使剩余的氮、磷等物质被充分吸收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解析 :第 ( 1 ) 题 ,由图推出首要污染物 是 c ,污染指数在春季最高 ,联系到在春季北京经常发生扬沙、沙尘暴等现象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第 ( 2 ) 题 ,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很广 ,如沙漠的沙尘、汽车尾气的烟 ( 固体 ) 、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这些可吸入颗粒物并不是来自于发达国家。 答案 : ( 1 ) D ( 2 ) C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响力不断下降。 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也下降。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 , 在工业文明后期成为关键要素。 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 3 ) 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 , 环境污 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 4 ) 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 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 a .臭氧层空洞 b .全球变暖 c .酸雨 d .森林锐减 (2 ) 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 ) 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题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对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酸雨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的认识。 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知道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大量排放 CO2带来全球变暖,燃烧煤、石油等含硫燃料形成酸雨
龙自然保护区 C .周口店人类遗址 D .贵州梯田 (4 ) 下列属于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的是 ( ) A .地震、火山爆发 B .煤炭资源的乱采滥挖 C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 .围湖造田 B A 【解析】 此组题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 第 (1 ) 题,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本法所指的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