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内容摘要:
、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环保法制建设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稳步发展。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1 .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分布 成因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大兴安 岭西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 气候较干 , 降水较少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严重 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 草地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 气候较干 , 降水较少 过度放牧严重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黄淮海 平原区 南方低山 丘陵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较多 , 且集中于夏季 人口稠密 , 过度开垦严重 横断山区 , 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质条件复杂 ,地形崎岖 ,降水集中 人民生活贫困 ,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严重 青藏高原 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壤侵蚀 高寒气候区 ,降水少 ,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气候变暖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 .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 1 )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 ,既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 ,但主要是人为因素。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 2 )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森林火灾等 滥垦、滥伐 ,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退牧还草、封。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
相关推荐
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全世界损失的物 种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 ,而且一部分尚不为人所知 ,形势严峻 2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1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东北地区湿地萎缩 C.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D.西南地区水土流失 A 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四大生态环境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 (2)图中 D、 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
转角速度: 360176。 247。 =176。 /日 即为月球公转平均角速度 由于月球公转轨道是个椭圆,所以公转速度是不均的。 近地点最快,约为 15176。 /日;远地点最慢,约为11176。 /日。 月球在公转轨道上平均每日自西向东移行 176。 ,因地球自转所造成的月球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必然逐日向后推迟,地球自转 176。 约需 52分钟
为因素是引起草场退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 C 基础填充 保护草地 1.牧场退化:半干旱地区该现象非常普遍,也是荒漠化过程的开始阶段,它本质上是 ________问题,只有________和改善 ________,加速 ________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牧场保护的主要措施:实行禁牧、 ________制度;变 ________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基本建设,建立饲养基地,建设
,危及生物的 生存环境 ,使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5 )针对洞庭湖面积的减少 ,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 提示 :在上游山区进行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减少泥沙对洞庭湖的淤积。 在洞庭湖周围退耕还湖 ,恢复水域面积等。 1 . 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 ,有很高的生产力 ,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另外
日本还成立了 “ 树木银行 ”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砍伐的树必须存入 “ 银行 ” ,等工程结束后,再种植至少等量的树木,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1)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 ) ① 木材消费量大,国内无法提供那么多木材 ②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的劳动力价格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低 ③日本的林木质量太次,不能利用 ④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