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0内容摘要:
.(g取 10m/s2) 解: W= mg 1/2 h+Mgh=+ = J 二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 (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 2)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 3)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移动 S, 则摩擦力 f1对 A做———— 功 , f2对 B做 ———— 功。 A a B f1 f2 W1=f S W2= f S W1 + W2= 0 正 负 举例说明 : , 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 , 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对木块做 ———— 功。 f 0 若小木块随转台一起加速转动而没有相对滑动,则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对木块做 ———— 功。 正 , A物体用线系在墙上, B 物体在力 F作用下向右运动,则 f1对 A做 ———— 功, f2对 B做———— 功。 F B A f1 f2 0 负 木块 , 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对小木块做 ———— —— 功。 V f 开始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 动,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 达到速度 v后,物体不受摩擦力,做匀速 运动,不做功 . , A物体在力 F作用下在 B物体上相对滑动 , 则 f1对 A做 ———— 功 , f2对 B做 ———— 功。 A B F f1 f2 ΔS S2 S1 W1= fS1 W2= fS2 W1 + W2= f(S2 S1 )= f Δ S 负 正 : (1)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当然也可以不做功。 (2)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等于 fΔS 式中 ΔS指物体间的相对位移 (4)转化为内能的量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即 W=Q(即摩擦生热) . (5)滑动摩擦力、空气摩擦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 例 M的长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速度 v沿木板表面从 A点滑到 B点,在木板上前进了 L,而木板在水平面上前进了 s,如图,设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求: (1)摩擦力对滑块做的功; (2)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 (3)摩擦力做的总功; (4)上述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大小 . 图 612 【 解析 】 分别对滑块和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f=mg, f = f′ 摩擦力对滑块做的功为 :Wm=f(s+L)=mg(s+L), 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为 :WM=f′〃s= mg〃s , 摩擦力做的总功为 :W=Wm+WM=mgL, 转化为内能的大小为 :Q=W=mgL 【 解题回顾 】 摩擦力是阻力 (对滑块 )时,它所做的功是负功;摩擦力是动力 (对木板 )时,它所做的功是正功。 我们还体会到摩擦力 f和 f′虽然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但它们做的功却不一定相等 . 练习 , 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木板 , 木板的左端放一物体 , 对物体施加一水平恒力 F, 将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木板右端拉出 , 如果第一次木板被固定在地面上 , 第二次木板未被固定 , 则这两种情况下 ( ) (A)摩擦力大小相同 (B)F做的功相同 (C)摩擦产生热相同 (D)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 A F B A F B f1 f2 f1 f2 ΔS S2 S1 A C 例 , PQ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固定挡板,质量。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0
相关推荐
个物理量保持不变)。 伽利略斜面实验表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 说明:能量与物体的运动相对应,是对物体不同运动形式的统一的量度,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能量 几种常见的能量形式 相互作用的物
(取绝对值),这两种说法在意义上是等同的。 【例二】质量为 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 斜面体上,物体和斜面体间的摩擦系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体以加速度 a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物体与斜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斜面体对物体 m的支持力一定做正功。 B.斜面体对物体 m的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C.斜面体对物体所的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D.斜面体对物体 m
下滑过程中,动能、势能如何变化。 能量守恒吗。 •解析: •运动员沿光滑斜面下滑,速度变大,高度降低,故其动能越来越大,势能越来越小。 由于斜面光滑,没有其他能量生成,因此机械能守恒。 • 请注意:能量总是守恒的,但动能与势能的和不一定守恒,在存在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动能与势力的和)不守恒,例如木箱沿斜面匀速下滑过程中,存在摩擦生热现象,总能量是守恒的,但机械能不守恒。 例题 2
动:课件展示“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动画展示,建立势能和动能的概念,并让学生感受到“势能和动 能”是可以转化的,但总和是不变的。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演示,用心体会,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能量的观点,解释“小球”释放后为什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高度。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如果不采用能量的概念,用我们以前的语言能否解释这个实验。 这种描述具有什么局限。 学生活动
通过学生举例和演示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 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不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进行新课 能量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 ( 6)用毛巾反复擦背,感觉后背热了 ( ) 思考:在一间隔热很好的密闭房间中,把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打开,室内空气温度将 (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不可能升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B. 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C. 某种形式的能量增加 10J,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 10J D. 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