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7内容摘要:
变轨 轨道修正 转移轨道 ④ ⑤ ⑥ ⑦ ⑧ 发射 2. 2020年 10月 24日, “ 嫦娥一号 ” 卫星星箭分离,卫星进入绕 地轨道。 在绕地运行时,要经过三次近地变轨: 12小时椭圆轨 道① → 24小时椭圆轨道② → 48小时椭圆轨道③ → 修正轨道④ → 地月转移轨道⑤。 11月 5日 11时,当卫星经过距月球表面高度 为 h的 A点时,再经三次变轨: 12小时椭圆轨道⑥ → 轨道⑦ → 最后进入周期为 T的极月圆轨道⑧ ,如图所示。 若月球半径为 R,试写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① ② ③ 近地变轨 轨道修正 转移轨道 ④ ⑤ ⑥ ⑦ ⑧ 发射 对接问题 :宇宙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 • 空间站实际上就是一个载有人的人造卫星,那么,地球上的人如何登到空间站,空间站上的人又如何返回地面。 这些活动都需要通过宇宙飞船来完成,这就存在一个宇宙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的问题。 •思考:能否把宇宙飞船先发射到空间站的同一轨道上,再通过加速去追上空间站实现对接呢。 • 不行,因为飞船加速后做离心运动会偏离原来的圆轨道而无法与空间站对接。 飞船首先在比空间站低的轨道运行,当运行到适当位置时,再加速运行到一个椭圆轨道。 通过控制轨道使飞船跟空间站恰好同时运行到两轨道的相切点,便可实现对接,如图所示 . 空间。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7
相关推荐
rr卫地 地卫由 得22( 1 ) :M m G MvG m vr r r卫地 地卫由 得23224 2( 3 ) :Mm rG m r Tr T G M卫地 卫地由 得可见: v、 ω 、 T 与 r 为 一 一对应关系 练习: 求近地卫星的周期 631 1 2 4( 6 .3 7 1 0 ) 2 3 .1 46 .6 7 1 0 5 .8 9 1 0 s
陪伴在我们身边的物理学界的伟大人物。 经 典 力 学 经典物理学体系:经典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 伽利略 伽利略 发现: 惯性定律、 自由落体规律、 力学相对性原理 经 典 力 学 第一次比较完整表述了惯性定律 解决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 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 经 典 力 学 牛顿创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之父 经典力学 力 动量 能量 生物力学 热弹性力学 磁流体力学 化学流体动力学
学界的伟大人物。 经 典 力 学 经典物理学体系:经典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 伽利略 伽利略 发现: 惯性定律、 自由落体规律、 力学相对性原理 经 典 力 学 第一次比较完整表述了惯性定律 解决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 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 经 典 力 学 牛顿创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之父 经典力学 力 动量 能量 生物力学 热弹性力学 磁流体力学 化学流体动力学 等离子体动力学
(2)由 G Mm/r2= m ω2 r 得: ω= 3rGM(3)由 GMm/r2=4 π2 得: T =2 π 2TmRGMR 3可见: V 、 W 、 T 与 r 为 一 一对应关系 二、梦想成真 探索宇宙的奥秘,奔向广阔而遥远的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现在真的“梦想成真”了. 1957年 10月 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1年 4月 12日
必须具有的 最小发射速度 ,叫做 第一宇宙速度。 11 2 10 /G N m k g 已 知 :66. 37 10Rm 9 10M k g第一宇宙速度 GMvr速度公式 说明: 7 .9 /v km s(1)公式中每个字母的物理意义 M表示地球质量, r表示地球半径, v表示第一宇宙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为在地面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环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
为中心天体。 思考:( 1)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什么。 ( 2)是否需要考虑九大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 如果设中心天体质量为 M,行星质量为 m,已知行星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半径为 r,即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及公转周期 T。 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测量太阳的质量呢 ?是处理天体运动问题的那种思路。 反思: ( 1)不同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r和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T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不同行星的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