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4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1内容摘要:
1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s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 1N的力 ,再过 2s将力的方向再反过来 …… 这样力的大小不变 ,方向每过 2s改变一次 ,求经过 30s物体的位移 . v(m/s) t/s 10 2 4 6 8 30 150m …… 一题多解 小结 :加速度 a桥梁 分类: ,确定运动情况; ,确定受力。 受力分析 运动参量 第 1类 第 2类 先求 a 例 ,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 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 ,最后停在 C点。 每隔 测得物体瞬时速度如下表,求: (1)斜面的倾角 α;(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 t(s) … … v(m/s) … … α A B C 解析: ( 1)物体在光滑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前三列数据得: tva1 m/s2 =5 m/s2 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重力沿斜面分力产生加速度,所以 a1=gsinα,得 α=300 ( 2) 物体在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后两列数据得: tva2 m/s2 1022 ga由 a2=μg得: 例 ,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 m=500。人教版必修一4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1
相关推荐
力 .(g=) 例 ,一质量为 物体在 1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s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 1N的力 ,再过 2s将力的方向再反过来 …… 这样力的大小不变 ,方向每过 2s改变一次 ,求经过 30s物体的位移 . v(m/s) t/s 10 2 4 6 8 30 150m …… 一题多解 小结 :加速度 a桥梁 •分类: •,确定运动情况; •,确定受力。 受力分析
解疑 ” 、 “ 反馈 总结 ” 四个环节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养成 “ 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三勤) ” 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创设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对例题的处理: ① 展示例题,展示分步提示(降低难度),学生独立完成。 ②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③ 小组展示、点评。 ④ 教师展示标准答案。 ⑤
2 =μ g= 10m/s2=2m/s2 G N2 f2 a V( 正 ) 又 v=a1t1= 4m/s=, vt=0 由运动学公式 vt2v02=2as2, 得: )2(22av0s 22222 物体的滑行距离 ※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明确研究 对象 和研究 过程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 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
向总是相反的; C. 共线 :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D. 同性 :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注意: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与物体的 运动状态无关。 既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何拔河时一方会被另一方拉过来呢。 f1 f2 F F’ = 甲、乙两队拔河,甲胜,刚才甲队对乙队的作用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作用力。 平衡力 :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大小相等
体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一对相互作用力谈不上力的合成。 ②一对相互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一对平衡力可以是性质不同的力。 ③一对相互作用力中的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肯定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中的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不一定消失。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 反向 、 共线 ,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可以用牛顿第三定律将那些难以求解的力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共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 对象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或消失 力的 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作用 效果 因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故不能作为使物体平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