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35力的分解4内容摘要:
题中的力的分解 具体问题中 一个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呢。 先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下面两个实例: 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 (课本图)。 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这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方面同时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 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 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 师: 如果这两个效果是由某两个力分别产生的,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的效果是由一个水平向前的力 F1 产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个竖直向上的 力 F2 产生的。 那 F F2与拉力 F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生: 一种等效关系,可以进行等效替换。 师: 也就是说是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F 往上提 往前拉 F1 往前拉 F2 往上提 等效 【牢记】: 通常按力的 实际 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如图: 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 , 试分 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让学生 分组思考讨论。 五分钟后,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不作评论,只记下结果。 带领学生观察视频文件。 师: 通过刚才的讨论观察,我们了解到: 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 另一个就是使物体与斜面之间发生挤压。 那我们将重力进行分解时就根据重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把重力分解到沿斜面方向和垂直F F1 F2 θ G 于斜面的方向,如图: 师: 分析可以看到,上桥时,分力 G1 阻碍车辆前进,车辆下桥时,分力 G1使车辆运动加快。 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来减小桥面的坡度。 【牢记】: 分解后,用 G1和 G2来等效替换 G,则 G 不存在了 ; G2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 ,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G1 使物体下滑,所以 G1 又叫做 下滑力。人教版必修一35力的分解4
相关推荐
三角形知识 求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定分力的大小。 (把力 F作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得分力 ) 分析力的 作用效果。 据力的作用效果 定分力的方向。 (画两个分力的方向 ) 已知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 G, 斜面倾角为 θ θ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 G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 如何分解。 F2= G cosθ G F1 F2 θ θ F1 F2 G θ F1= G
效果。 点评 :进一步探索,逐步推导。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那么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进行作答: 按照力的实际作用 效果进行分解。 点评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综合点评: 对于力的分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力的分解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这一点,较难理解。 这里加了一个学生参与,并可以亲身体会力的作用效果的这个小实验
力 F=20N作用保持静止,求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F 370 F1 F2 G f N F1 =Fcos 370 =16N F2 =Fsin 370 =12N 例与练 18N的物体受到斜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成 370角的拉力 F=20N作用保持静止,求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F1 F2 G f N F1 =Fcos 370 =16N F2 =Fsin 370 =12N
斜面倾角 Ө有关,有什么关系 ? 生:斜面倾角 增大时, Fl变大、 F2 都减小. 师:下面我们再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是不是这样. (实验验证 )通过抬高木片的一端使木片与地面间的夹角逐渐增大,通过观察橡皮筋的形 变量来看 F2 的变化,通过观察木片的形变程度的观察来看 F2 的变化. (注意:如果物体是一个木块的话应该让木块和木片之间的摩擦很小,也可以用小车代替木块来做实验,因
. 思路点拨 解析 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球对挡板产生压力,二是使球对斜面 产生压力 . 如下图 ( a) 所示,球对挡板的压力就等于重力沿垂直于挡板方向上的分力 F1,在挡板 P 缓慢转动的过程中,重力 G 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分力 F2的方向不变,总与斜面垂直,分力 F1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所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对应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总夹在两条平行线
述两种情况分别有三种解法,结果肯定一致. • 特别提醒: • 在有些问题中,如果不需考虑物体的转动和形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即物体可以看成质点,那么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力即使不是共点力,也可以当作共点力处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 例 1关于两个分力 F F2及它们的合力 F的说法,下述正确的是 ( ) • A.合力 F一定与 F 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