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2内容摘要:

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③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 ④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 O 位置一定要相同. ⑤由作图法得到的 F 和实际测量 得到的 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 F 和 F’符合. [参考案例 2]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器材的选取:如图 3— 4— 1 所示的演示仪、弹簧秤、橡皮筋、细绳、钩码若干、印有间隔相等的同心圆的纸足量. (2)用两根细绳系着橡皮筋的一端,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仪器顶端的小钉上,调节器材上的两个滑轮的距离,使之便于操作. (3)分别在细绳下悬挂钩码若干,并把细绳置于滑轮上 (注意使橡皮筋、细绳: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记录两绳上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两绳与纸 边的交点 C、 D.如图 3—4— 1 所示. (4)待橡皮筋伸长且稳定后把印有同心圆的纸置于橡皮筋与细绳的后面,并使同心圆的圆心 O 和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重合,并用图钉固定纸片. (5)卸去钩码,直接用一个弹簧秤拉细绳 (注意使橡皮筋、细绳、弹簧秤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使结点也伸长至圆心 O 处.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绳与纸边的交点 J.如图 3— 4— 2 所示. (6)取下纸片,作射线 OC、 OD、 OJ,并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三个力 (力的比例线段以三个矢量的长度都不超出纸边为宜 ).如图 3— 4— 3 所示. (?)相邻箭头用虚线相连,构成一个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 (8)观察这个四边形的特点 (若误差不大,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合力在其对角线上 ). (9)改变砝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若有时间,也可改变两滑轮的距离 (即改变两分力的夹角 )重复上述实验. 说明:本实验中的同心圆纸是可以移动的,同心圆 是为了最终得出力的大小关系而设计的,纸能移动是为了在实验中方便找出圆心 O 的位置,缩短实验的时间. 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 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建议:让同学汇报实验中得到的结论.结论不一定要与上面的结论一致,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在下一节的学习中教师会直接给出结论 师:下面我们进行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大家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一下两个分力 之间的夹角.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取下白纸,把实验器材整理好,然后仔细分析三个力的图示.大小有,没有关 系,是不是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 生:大小没有绝对的关系,合力的大小并不等于两个分力 大小之和. 师:建议同学们把合力和分力的末端用虚线连接起来. 生 1:虚线和原来的两个分力构成了一个四边形. 生 2:好像是矩形 (两个力成 90176。 角的同学 ) 生 3:好像是菱形. 生 4: (兴奋地喊了起来 )总结几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这个四边形应该是平行四边形. 师: (微笑 )对,最为一般的结论是这两条虚线和两个分力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 (继续分析 )合力与两个分力处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位置 ? 生:合力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 ,两个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 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两条,合力在哪一条上 ? 生:两个分力为邻边的之间的对角线上.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吗 ? 生: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了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师: (总结 )这就是今天我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探究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叫做平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