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4内容摘要:
周密性;在应用中加深对图象及概念的理解。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图象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达物理规律。 启发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指导学生推导公式。 学生活动:思考教师的问题,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述过程,根据有关知识进行公式推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物理角度理解公式,进一步思考:式中各符号是矢量还是标量。 直线运动中正负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直线运动中矢量性的表示。 教师活动:通过例题 1和例题 2,加深对公式的理 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和审题,理解题意,画出运动草图,挖掘隐含条件,正确应用公式及公式变形解题。 学生活动: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画出运动草图,找出有关物理量,正确应用公式解题。 点评 :通过推导公式,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过程的能力和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通过具体题目,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画草图分析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直线运动中,物理量的矢量性通过正负号来表示,要指导学生在矢量运算中的符号如何确定。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重点学习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对公式 atvv 0 的掌握。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大小方向,而不是速度相等。 对这个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 a不能说与 v 成正比,与 t 成反比, a决定于 v 和 t 的比值。 tva 而不是tva, tvvtva 0 即 atvv 0 ,要明确各状态。人教版必修一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4
相关推荐
会撞击到小羊. • 例 2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开始计时,测得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2s,则从第 5节至第 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多少。 • 答案: 4s 解析: 此题若以车为研究对象,由于车不能简化为质点,不便分析,故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般解法是:
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多,除了采用图象法研究外,还有公式法也能表达质点运 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推导:把物体初速度为 v0的时刻 t0作为计时开始的 取相等的时间间隔,看它们的速度变化量。 如左图所示:由于 vt图象是直线,无论 ∆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 v 的变化量 ∆v 与时间 t的变化量 ∆t 之比都是一样的,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所以物体的运
2: 将运动分成等时的四段, 即 ⊿ t=1秒内为匀速运动。 3 1 mxxxxx601 ) m18116141112( 4321 运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探究 2取 ⊿ t 的 末 速度研究 t/s v/m/s 10 4 18 0 14 2 3 1 mmxxxx58)(321探究 23: 将运动分成等时的八段, 即 ⊿ t=。
4 s ~ 6 s 时间内,物体的速度每秒减少 4 m / s. 在 6 s 末物体又往回运动,即反向加速 1 s 的时间,速度大小是 4 m /s ,但跟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自第 7 s 开始物体的速度又减小, 8 s 末速度减小为零,其运动特点可用右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 拓展探究 典例 4 中物体在 0 ~ 4 s,4 ~ 6 s,6 ~ 7 s,7 ~ 8 s内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4
v2t1= sAB① v2= 2 a1sAB② 对 BC 段v2t2= sBC③ v2= 2 a2sBC④ 又 ∵ t1+ t2= t 总 ⑤ 由 ①②③④⑤ 代入数据得: a1= /s2 a2=13m /s2 • 点评: 该题为单一物体多过程的计算,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分析每一过程特征,选用恰当规律列式,再结合过程间牵连关系综合求解. • 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
1+s2= 活动二 机场跑道为 2500m,喷气式飞机以恒定的加速度a=,当速率达 95m/s 可升空 ,假定飞机在到达此速率时就因故要停止飞行 ,设计出的喷气式飞机的制动系统至少要能产生多大的加速度。 学生活动 =952/2 =1289m S2=ss1=1211m a2= 1. 巩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2. 注重物理情景过程的分析,而不是盲目的带公式 3. 学会多角度来解决同一问题 活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