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故都的秋2内容摘要:

意象: 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 “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 2020/12/25 37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一、清晨静观图 这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  清:碧天  静:驯鸽的飞声(以动衬静) 静对蓝朵  悲凉:破壁腰 蓝朵 秋草 二秋槐落蕊图 2020/12/25 39 思考: 写槐树完全可以写它高大挺拔的姿态,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在那 “ 落蕊 ” 上做文章呢。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 寂寞、凄凉 感觉,也流露了 眷恋古都之秋 的情怀。 2020/12/25 41 不写其高大挺拔,而写其落蕊。 晨踏落蕊,轻扫落蕊, 寂静 无人,斯人 独徘徊 ,有欣喜,亦有 寂寞。 无可奈何花落去,淡淡悲凉油然生。 幽人徘徊,落蕊满地,寻寻觅觅为何事。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事凋零,物是人非,关于生命陨落的伤感其实是人们一种共同的体验,王国维的两句词或许集中地表达了这种沧桑而无奈地感情: “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 当郁达夫细细地感知槐树的落蕊的时候,一叶而知秋,引发的是对生命流逝和日渐衰老的落寞与悲凉感。  此时,达夫早已成为知名文人,正直的他曾多次遭到当局的通缉,人到中年而“ 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 ”。 1932年 1月 4日,他写了幅对联:“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 ” 年近不惑而感悟到人生的悲凉、落寞。 一字一句见情思 二、槐树落蕊图 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 静:“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其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 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 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三秋蝉残鸣图 2020/12/25 45 “秋蝉的 衰弱的残声 ,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 无论在什么地方, 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几声秋虫的哀鸣, 以动衬静, 渲染了故都之秋 冷落、悲凉 的气氛,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2020/12/25 46  “ 蝉 ” 意象:虞世南、骆宾王、柳永等都曾写过与蝉相关的诗词,“ 蝉 ” 寄寓了多样的人生感怀,郁达夫笔下的秋蝉衰弱的残声所唤起的关于生命漂泊与衰亡的感喟,与之一脉相承。 2 .北国秋蝉的啼唱,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蟋蟀耗子一样,为市井小民所熟知,体现了郁达夫 审美趣味中生活化、平民化的一面 ,大俗即大雅,俗趣雅趣,统一在这北国秋蝉的嘶鸣中。 四、秋雨话凉图 第 610段: “ 还有秋雨哩 ……“ 可不是吗。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 写了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 ,写出了 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 的情景。 云的景象、雨的阵势,活灵活现。 同时,在“秋语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唉,天可真凉了 ——”“ 可不是吗。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有什么妙处呢。 2020/12/25 49 用这样的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 ,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