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经济常识部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51.( 04 上海)据上海高新 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全市 1300 家认定转化项目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 5 亿元,人均近 50 万元。 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属于 ( B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52.( 03 江苏、广东)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根据这一精神,受国家保护的个人收入有 ( C ) ①存款利息 ②股票收益 ③工资收入 ④传销收入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3.( 01 春季高考)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 C ) 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资金和津贴 ⑤利息、股息、债券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常考考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4.( 05 全国)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 回答(1)— (3)题。 (1)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 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 ( A ) A.企业 B.居民 C.政府 D.非盈利性机构 (2)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 ( C ) 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C.价格机制来实现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3)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 ( A )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 B.国际性经济组织的 发展而形成的 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 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 55. (05 全国 )从右图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电站还缺乏基本的自然资源。 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 D ) A.消费既有的资源 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 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 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 56.( 05 北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答问题。 11 我国石油市场曾经由四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 从 20xx 年 开始,商务部先后批准 49 家非国有贸易商进入这个领域,经营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业务。 非国有企业进入石油流通市场,必然会导致 ( B ) A.石油进口总量的增加 B.我国石油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 C.石油市场价格的下降 D.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57.( 04 两广)“泛珠三角”,简称“ 9+2”,是为了充分发挥广东、广西等九省和香港、澳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提出的发展构想。 这一构想 ( C ) ①体现了市场的开放性特征 ②旨在通过港澳促进内地的开放 ③旨在通过内地带动港澳产业升级 ④有利于形成有序的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8( 04 江苏)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毒火腿”“注水肉”“劣质奶粉”“有毒粉丝”等事件接连被曝光和查处。 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问题: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58.①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 ②为了维护公 平竞争,国家要严格执法,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③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点评:本题以对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问题为背景,考查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消费者的权利意识、依法治国等方面的知识,考核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注意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知识,这就要先答出法制性的知识。 然后注意怎样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这就可从发生此类事件的原因人手,找到解决的办法。 原因一是执法不严造成的,可答出要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原因二是消费者权利 意识不强,客观地纵容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可答出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 该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而不能仅局限于政府这一方面。 59.( 03 全国)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据此回答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 )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60.( 02 广东、广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从事各种经济活动。 这有利于 ( ABC ) A.加 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B.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作用 C.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D.消除城乡社会分工格局 61.( 02 春季高考)经过 15 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在 20xx 年 12 月 11 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成员国。 加入 WTO 以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这是因为 ( B ) 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 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 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 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 常考考点:国家宏观调控 12 62.( 05 广东)近 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 BC ) A.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B.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来解决 C.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63. (05 广东 )20xx 年 5 月,长三角地区 16 个城市共同发表《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约定将努力建设信用政府,要 在长三角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这表明 ( BC ) A.社会信用环境完全依靠政府来建设 B.市场需要并呼唤诚实信用 C.诚信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D.政府职能转变,不再干预一切市场经济活动 64.( 05 江苏)央行从 20xx 年 3 月 17 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 20%提高到 30%。 这说明 ( AB ) A.央行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B.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C.政府可以直接配置资源,化解金融风险 D.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唯一业务 65.( 05 全国)根据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xx 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 20xx 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 2. 5 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 20xx 年年底全国至少达到 3. 3 亿吨钢生产能力。 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 100 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 板生产线。 材料三 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从 20xx 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1 个百分点; 20xx 年 4 月 1 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 13%的出口退税政策„„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 (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65. (1)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和自身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 ②通过市场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同时,市场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波动。 ③目前,钢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就是市场本身固有缺陷的 表现。 13 (2)①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必须履行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②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加强宏观调控。 ③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是我国政府工作应把握好的重大问题。 面对当前钢铁业过热带来的问题,政府应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调节手段,使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符合实际情况。 (3)①世 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他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③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过热、国家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一热点为设题背景,从学科内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三个角度,全面考查了市场经济的 固有缺陷、国家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原因、手段、作用、联系多样性原理等问题,是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材料迁移为教材基础知识并用教材基础知识分析材料是论述题解题的基本套路。 针对第 (1)问,结合教材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联系材料分析即可;对于第 (2)问,要抓住设问中的答题主体是“政府”,结合材料、教材内容回答;第 (3)问,应注意多角度,并套用哲学题中: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即可。 66.( 05 辽宁)近些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对钢铁业投资过热的现象。 而我国钢铁 工业对海外原材料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 20xx 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66.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价格等市场信号自主决策。 对钢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促使众多企业投资钢铁工业。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 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就是市场调节缺陷的表现。 因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解决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现象。 (3)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钢铁投资过热既不 利于钢铁工业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4)由于钢铁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对钢铁工业的过度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以国家出重拳进行宏观调控为背景立意命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性。 本题考查考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原因、目标、意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经济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把握设问中的命题指向:原因、意义,结合教材知识及材料,本题可解。 解答本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是:要能从宏观上把握课本知识,实现大跨度知识的贯通,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高水平统一。 14 67.( 05 北京)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D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68.( 05 北京)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 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 收营业税。 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 D )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9.( 05 天津)在我国煤炭生产中,每年产生的有毒废料 —— 煤矸石高达 1 亿多吨,严重危害环境。 为此,利用煤矸石制砖被列入国家 863 计划”。 某煤矿利用该项科研成果,积极发展循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