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课件内容摘要:

• 信也,吾兄之 盛德 而 夭 其 嗣 乎。 汝之纯明 而不 克 蒙 其 泽 乎。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未可 以 (之) 为 信也。 • (夭:使 …… 夭亡)(以为:古今异义词) • 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那么) 美好品德 却使他的 后代 早 早死 去吗。 你这样纯正明智 却不 能承受 先人的 恩泽 吗。 年轻的强壮的反而早早死去,年长的衰弱的反而保全活着。 不能 把它当作 真的啊。 •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 书 ,耿兰之报, 何为 而在吾 侧 也。 • 如果是梦,传来的消息不是真的,可是,东野报丧的 信件 ,耿兰报丧丧的消息, 为什么 又分明放在我 身旁 呢。 • 呜呼。 其 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 宜业 其家者,不 克 蒙其泽矣。 (业:继承 …… 的事业) • 唉。 大概 是真的了。 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使得他的后代夭亡了啊。 你那么纯正明智最 适宜继承 先人 的家业 ,却不 能 承受先人的恩泽了啊。 • 所谓天者 诚 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所谓理者不可 推 ,而寿者不可知矣。 • 所谓“天意”, 实在 难以推测;所谓“神意”,实在难以明白啊。 所谓天理不可 推究 ;所谓寿命长短无法预知啊。 五 .对噩耗的疑惑 信 梦 真 怀疑 如果是梦 如果是信 为什么兄 ……。 为什么你 ……。 为什么我 ……。 不是信 传言不是真的 东野的书信 耿兰的丧报 是信 • 虽 然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 或 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 日益 衰, 志气 日益 微 , 几何不 从 汝而死也。 • 即使 这样 ,我从今年以来,灰白的头发 有的 已变成白的了,动摇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身体 一天天更加 衰弱, 精神 一天天更加 衰退 ,还有 多少时间 不 跟随 你死去呢。 (古今异义词:虽然 志气 几何) • 死 而 有知, 其几何 离。 其 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 死后 如果 有知觉 ,那 分离还能有 多久。 如果 没有知觉,那我悲伤也就不会有多长时间,而不悲伤倒是无穷无尽啊。 六 .“我”不久于人世 原因 头发全白 牙齿脱落 身体虚弱 精神衰落 死后 有知觉 永不分离 没有知觉 永不会悲哀了 • 汝之子 始 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 保 , 如此 孩提 者,又可 冀 其 成立 邪。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 你的儿子 才 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 年轻强壮的都不能 保全 ,像这样的 小孩 ,又能希望 他们 成长立业 吗。 啊。 悲痛啊。 真是悲痛啊。 (成立:古义 —— 成长立业 今义 —— 形成建立) 七 .担心孩子 年轻强壮的不可保 小孩子更难保 • 汝去年 书 云:“ 比 得软脚病, 往往 而 剧。 ” • 你去年 写信 说:“ 近来 得了软脚病, 常常 疼痛 剧烈。 ” • 吾曰:“ 是 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 • 我回信说:“ 这种 病,江南人多数有。 ” • 未始 以为 忧也。 呜呼。 其 竞 以 此而 殒 其生乎。 抑别 有疾而 致斯 乎。 • 并 不曾把 它 当作 忧虑的事。 唉。 难道 竟然 因为 这种病 使 你 丧失 了生命吗。 还是另 患重病而 导致这样的不幸 呢。 (陨:使 …… 死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 以 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 •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来信说,你死 在 六月二日;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明你死于哪月哪日。 • 盖 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如 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 大概 东野的使者不知道问家人月日; 而 耿兰报丧的信不懂得应当说明死期; • 东野 与 吾书, 乃 问使者,使者 妄称以应之耳。 其 然 乎。 其 不然乎。 • 还是东野 给 我写信时, 才 向使者询问死期,使者不过 信口胡诌来应付他 罢了。 是这样 呢。 还是 不是这样呢。 八 .死因推测 九 .死期推测 分析 : 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 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明确 :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折。 第 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 “少者殁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 第 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 分析 : 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 反复诵读第 5段,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明确 :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对十二郎 忆念 之深。 第 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 信而疑 ,又由 疑返信 的 恍惚 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