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4窦娥冤内容摘要:
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 《 西厢记 》 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 《 窦娥冤 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 ,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 C调D调等。 曲牌 ,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 《 窦娥冤 》 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 【 正宫 】【 端正好 】 ,表示这一折自【 端正好 】 以下各曲均属 【 正宫 】。 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在内容上,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称和曲词。 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 端正好 ]、 [商调 集贤宾 ],“ 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 ,“ 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的名称。 曲谱是固定的,戏曲家按谱填词即可。 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 男主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 但也有变例,如 《 西厢记 》 第四本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流唱的情况。 这说明元杂剧在发展中逐渐突破了它自身的局限。 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白 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 因杂剧以唱为主,故把道白称为“宾”。 元杂剧的宾白,除一般的独白、对白外,还有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和带白。 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场时作的自我介绍,一般用韵语。 如 《 窦娥冤 》 第一折里赛卢医第一次上场念:“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 活的医死了”。 然后自报姓名、籍贯、身份之类。 这是元杂剧的一种程式,可以看出话本说唱的影响。 冲场白是角色再次上场的说白。 背白是角色背着同台其他角色向观众的独白。 带白是插在曲词中的道白。 科 又叫科范,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指示。 如“笑科”、“把盏科”。 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 末、旦、净、杂 四类。 末 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 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 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 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元杂剧的角色 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 窦娥冤 》 --关汉卿 《 汉宫秋 》 --马致远 《 梧桐雨 》 --白朴 《 赵氏孤儿 》 --纪君祥 元杂剧的四。人教必修4窦娥冤
相关推荐
撤出所侵占的科威特领土,以缓和目前十分紧张的海湾局势。 C. 巳相信伊拉克政府会正视伊拉克所面临的灾难,量力决策,否则,势必出现后悔莫及的局面。 D.希望萨达姆总统从海湾和平和贵国本身的利益出发,争取主动,避免出现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局面,使人民免遭战争的灾难。 D 3身份关系符合 [例 3]修改下面一则启事中不够得体的语言。 启 事 秋风秋雨愁煞人,没有雨伞愁上愁。 本人仅有的一把雨伞
凝碧的波痕 规律 环境位置+描写的对象+比喻、拟人 对象 作者 角度 描 写 荷叶荷花 孙犁 人民战争 那一望无边的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 ,是临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 荷花淀 》 宗 璞 生机勃勃 那是满地的新荷,团团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初春的杨柳嫩柳枝儿一摆
冠以①所出国名或氏②配偶受封国名③配偶氏或邑名④配偶或本人谥号 古代姓氏图腾 历史上明确记载姓氏是从 周代 开始的。 由于同姓者越来越多,为了区别家族间的地位、出身,便产生了氏。 氏的本义为“支”、“歧”,“所以别子孙所出也”。 姓氏原来只有贵族才有,一般百姓没有姓氏。 战国以后 ,人们渐渐以氏为姓,姓与氏合一。 汉魏时 ,则通谓之姓。 姓氏使我们想起远古母系亲属集团,想起中国古代诸侯林立的情景
接下来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说明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第一部分是“文字的发明”。 说明农业化的后一阶段五千年发明了文字,先是西亚的钉头字和北非的圣书字,后是我国的甲骨文,同时地中海东岸诞生了纯表音的字母,以后成为全世界的各种字母文字。 最后说明文字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国家共同语的形成”。 说明工业化社会需要形成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要有统一的语音标准。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时间,西欧在三百年前
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 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怎样写人生如梦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研究性问题讨论: 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 ”结合词中“人生如梦”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自由,但得说出理由,自圆其说。 1) ——被捕入狱,谪居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