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2第三节基因与性状之二内容摘要:
的现象叫基因重组。 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 因也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这些染色单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意义 : 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是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产生新的基因(基因分子 结构改变),而产生新的 基因型 不产生新的基因( 基因分 子结构不变) ,但重组产 生新的基因型 区 别 1 果蝇约有 104对基因 , 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105, 一个大约有 109个果蝇的果蝇群 , 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 ) A 2 109 B 2 108 C 2 107 D 108 【 解析 】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发突变率很低 , 这是对于单个基因而言的 , 但种群是由许多个个体所组成的 , 每个个体的每个细胞中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 , 依据题干所列出的数值 , 这个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2 104 105 109= 2 108个。 【 答案 】 B 练习 2 一个碱基可加到 DNA分子上或从 DNA分子中除去 , 这种生物体 DNA碱基数目的变化是 ( ) A 细菌转化 B 基因的自由组合 C 基因突变 D 等位基因的分离 【 解析 】 基因突变的方式至少有两大类:一类是碱基替换 , 即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所代替;另一类是碱基对数目的增减 , 即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 【 答案 】 C 3 下列因素中哪个不是诱变剂 ( ) A γ 射线 B 紫外线 C 秋水仙素 D 吲哚乙酸 【 解析 】 γ 射线和紫外线是常用的诱发。中图版生物必修2第三节基因与性状之二
相关推荐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 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A 三、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A 种群数量达到 K值时, 种群 — 增长停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 — 增长最快 种群数量 小于 K/2值时 种群 — 增长逐渐加快 种群数量 大于 K/2值时 种群 — 增长逐渐减慢 同一种群的 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对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所示的结果。 从图可以看出 : 大草履虫在这个实验环境条件下的最大种群数量是375个,这就是该实验种群的 K值。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 S” 型曲线. 讨论: 大草履虫的增长呈 “ S” 型曲线的原因有哪些。 存在环境阻力 ——— 自然条件 ( 现实状态 ) ——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 种内竞争不断加剧 , 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 ,
北宋柳咏、两宋之际李清照。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元曲 一、 《 窦娥冤 》 关汉卿 有日月朝暮悬, 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低频性 •随机性 •多方向性 •可逆性 基因突变意义 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_______,从而产生新的 ________, 可能 会引起 _______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 ______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等位基因 基因 生物性状 根本 应用 • 诱变育种 • 原理: 自然突变 • 优点: 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来 源,从而利于选育出生产上需要的优良品种。 太空南瓜
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 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 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试管是实验 中的 试管,为什么。 甲(上清液) 乙(沉淀物) 丙(匀浆) o a b c d e g h f i 3 6 9 12 15 18 21 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浓度的淀粉糊溶液中,先在 30℃ 条件下通气 6h
高的一侧转运。 ② .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 ③ .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主动运输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二、膜泡运输 (1)吞噬作用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称为吞噬作用。 吞噬现象是原生动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在后生动物中亦存在吞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