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1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之二内容摘要:
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 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 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试管是实验 中的 试管,为什么。 甲(上清液) 乙(沉淀物) 丙(匀浆) o a b c d e g h f i 3 6 9 12 15 18 21 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浓度的淀粉糊溶液中,先在 30℃ 条件下通气 6h,等菌体繁殖到一定种群数量时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根据 实测其产生的酒精和放出的 CO2的量精确绘制如图曲线。 你认为在 O2浓度为 e时发生的情况是( ) A、 100%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 B、 30%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 C、 60%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 D、酵母菌停止无氧发酵 氧浓度 CO2 酒精 例: 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 CO2产生的影响 ,试据图回答 :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 CO2较多 ,这些 CO2是 的产物。 (2)由 A到 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 ,其原因是。 (3)由 B到 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 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 , 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 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A 无氧呼吸 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氧气充足。中图版生物必修1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之二
相关推荐
•低频性 •随机性 •多方向性 •可逆性 基因突变意义 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_______,从而产生新的 ________, 可能 会引起 _______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 ______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等位基因 基因 生物性状 根本 应用 • 诱变育种 • 原理: 自然突变 • 优点: 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来 源,从而利于选育出生产上需要的优良品种。 太空南瓜
的现象叫基因重组。 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 因也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这些染色单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意义 : 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是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产生新的基因(基因分子 结构改变),而产生新的 基因型 不产生新的基因( 基因分 子结构不变) ,但重组产 生新的基因型 区 别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 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A 三、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A 种群数量达到 K值时, 种群 — 增长停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 — 增长最快 种群数量 小于 K/2值时 种群 — 增长逐渐加快 种群数量 大于 K/2值时 种群 — 增长逐渐减慢 同一种群的 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对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高的一侧转运。 ② .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 ③ .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主动运输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二、膜泡运输 (1)吞噬作用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称为吞噬作用。 吞噬现象是原生动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在后生动物中亦存在吞噬现象。
分子物质 “ 胞吞 ” 和 “ 胞吐 ” 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a与 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 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 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 b与 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 解析 】 胞吞和胞吐是膜流动性的具体体现,胞吞是通过膜外表面的糖被识别,消耗能量进入细胞内;细胞分泌是高尔基体
因结构及组成,生物进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但其中的许多论点和直接实验依据尚在进一步地验证和提供过程中。 • 端粒学说 端粒学说由 Olovnikov提出,认为细胞在每次分裂过程中都会由于 DNA聚合酶功能障碍而不能完全复制它们的染色体,因此最后复制 DNA序列可能会丢失,最终造成细胞衰老死亡。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许多简单重复序列和相关蛋白组成的复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