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生物灾害3内容摘要:
化学防治 喷洒农药 8. 森林病虫害 ① 危害: ② 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 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 自控能力降低。 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其中天然林地面积更少。 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③ 、主要害虫 —— 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 常发区 海拔低于 400米、平均气温 25℃ 以上的地区 偶发区 海拔 400~ 500米、气温在 10~ 25℃ 的地区 我国松毛虫主要种类: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等。 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 油松毛虫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生物灾害3
相关推荐
全球气候变暖是去年中国台风等极端天气策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易在我国引发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去年8月,中国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风力最强的台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的一些地方发生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 对此,秦大河解释说,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
后人留下了青山绿水依旧的环境。 几十万年过去了,到了近一万午前,这里的人类离开了祖先世代居住的山洞,移居到平原上生活,四五千年前开始了农业生产。 可以推想,周口店地形、土壤条件优越,应是最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 三千年前西周燕国人在周口店东南约10千米处建起了都城,金、元、明代也相继在北京建都,大规模建筑用材取自西山山地,历代的砍伐使当地林木荡然无存,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泛滥频繁。 20世纪
田因蒸发 土地次生盐渍化 石漠化 生态系统抵抗力下降 生态系统脆弱 地表植被缺乏 气候异常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课本上的图片 324 和 325来感受一下荒漠化的景观 • 人为原因 过 垦 人口激增 粮食急需 随意开垦 林地草地 地表植 被破坏 盐渍化 主要表现为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的 不合理开采 沙漠化 过度农垦 获取生活能源(落后及交通不便地区) 破坏植被(林草地) 草地超载 践踏草地 土地板结
种类: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等。 高原气候区 亚热带 热 带 带 暖 温 中温带 寒温带 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 油松毛虫 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 落叶松毛虫 分布在中温带, 赤松毛虫 分布在暖温带, 马尾松毛虫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松毛虫 三、蝗灾与鼠害 —— 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褐家鼠小家鼠等 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小家鼠黄鼠等 内蒙古 9800万亩草原遭鼠害 草地遍布鼠洞 2020年 5月 5月的乌拉特草原,黄褐色的地表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鼠洞。 往年这个时候
: 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 读图 228中国干旱季节分区(课本 38页) ( 1) 东北地区 春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