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内容摘要:

: 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 读图 228中国干旱季节分区(课本 38页) ( 1) 东北地区 春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 2) 华北地区 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雨季为 69月)。 ( 3) 江淮地区 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 4) 华南地区 夏秋旱(雨季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 ( 5) 西南地区 冬春连旱( 510月为雨季 11次 4为旱季)。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 4)带来的后果: 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 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 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 ( 5)预防措施: 短期: 改善农业生态,选择耐旱的作物。 长期: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应急: 节水 思考: 为什么东部季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