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高三化学分子间作用力1内容摘要:
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 HF、 H2O和 NH3 拓展视野 课堂练习 下列事实与氢键 有关 的是 ( ) ,密度变小 、 SiH GeH4 、 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 HCl、 HBr、 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 问题解决 】 【 分析 】 氯化钠 是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或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而 氯化氢 则是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1. 氯化钠在熔化状态或水溶液中具有导电性,而液态氯化氢却不具有导电性,为什么。 【 问题解决 】 【 分析 】 干冰 汽 化时所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 CO2气体分解所要克服的是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以上事实说明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是两种强度不同作用力。 2. 干冰受热汽化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却不易分解。 这是为什么。 作业: : KF、 MgCl Na2S、NH CS CCl NaH、 H H2S、 NNa2O NH4F、 H2O KOH、 HCIO ① 写出上述物质的电子式 ②用结构式表示出共价分子 ③判断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哪些属于共价化合物,并判断各个化合物里所含化学键的类型 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只有共。上科版高三化学分子间作用力1
相关推荐
非极性分子的沸点。 4。 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溶质、溶剂分子的极性。 “相似相溶规律”: 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5。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存在 强弱 影响范围 化学键 原子间 离子间 强烈 化学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 较弱 物理性质 氢键 固态、液态 水分子间
示氧化还原反应的 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从 得失氧 角度看 从 化合价升降角度看 从 电子转移 角度看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得失氧的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失电子 ( 或电子对偏离 ) 的反应 得电子 ( 或电子对偏向 )的反应 [思考]
样表示。 2CuO + C == 2Cu + CO2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2 0 0 +4 高温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用于表示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的双箭头 —— 双线桥 书写步骤:。 ,降价在下。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用双线桥标出以下反应的化合价变化情况 : Fe + CuSO4 = FeSO4 + Cu 2H2 + O2 == 2H2O 点燃 0 +2 +2 0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增强 • 非金属与氢气化合难易 渐容易 渐困难 续表 • 氢化物的稳定性 增强 减弱 • 氢化物的还原性 减弱 增强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增强 减弱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减弱 增强 • 单质的还原性 减弱 增强 • 阳离子的氧化性 增强 减弱 • 这些规律取决去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 这些规律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 上节课“遗留问题”解答 • Na原子由于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此时溶质是否完全被转移到容量瓶中。 应如何处理。 还有残留在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碳酸钠未被转移。 因此要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5. 洗涤 注意事项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2~ 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思考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
: 1 mol H 2 molFe、 3 molSO42- 1molNa+或 n(Na+)=1mol等。 ⑴ 物质的量只能用于描述 微观粒子的多少 , 不能用于表示宏观物质。 如: I mol人、 1 mol大米、1 mol西瓜等表述是不对的。 使用物质的量的注意事项 已知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0- 23g 求 :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思考 ] 解: ≈ 1023 10- 2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