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1内容摘要: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此时溶质是否完全被转移到容量瓶中。 应如何处理。 还有残留在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碳酸钠未被转移。 因此要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5. 洗涤 注意事项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2~ 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思考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2~ 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思考: 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办。 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 必须重新配制 7. 摇匀 将容量瓶盖好塞子,如图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思考 :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能否补充水。 不能。 因为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口磨砂处有所损失所致。 8. 装瓶贴签 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讨论 •在配制溶液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 可能影响溶液浓度的操作 • 误差分析: • 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 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 , 溶液洒了;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了量筒; • 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 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1. 在托盘天平上称取 ,砝码放在左盘 2. 称取的烧碱已经潮解 3. 溶解后将溶液迅速地转移到容量瓶 4. 转移时 ,将溶液掉在容量瓶外 5. 配制时 ,未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6. 定容时 ,未将水滴加到标线 小小大小小大 7. 定容时 ,俯视 8. 定容时 ,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发现液面低于标线 ,再加蒸馏水使液面达到刻度处 9. 配制好的溶液 ,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 ,有少量溶液溅出 大小不变 讨论 • 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 俯视 • 仰视 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 •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上科版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1
相关推荐
增强 • 非金属与氢气化合难易 渐容易 渐困难 续表 • 氢化物的稳定性 增强 减弱 • 氢化物的还原性 减弱 增强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增强 减弱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减弱 增强 • 单质的还原性 减弱 增强 • 阳离子的氧化性 增强 减弱 • 这些规律取决去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 这些规律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 上节课“遗留问题”解答 • Na原子由于
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 HF、 H2O和 NH3 拓展视野 课堂练习 下列事实与氢键 有关 的是 ( ) ,密度变小 、 SiH GeH4 、 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 HCl、 HBr、 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 问题解决 】 【 分析 】 氯化钠 是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或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而 氯化氢 则是共价化合物
非极性分子的沸点。 4。 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溶质、溶剂分子的极性。 “相似相溶规律”: 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5。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存在 强弱 影响范围 化学键 原子间 离子间 强烈 化学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 较弱 物理性质 氢键 固态、液态 水分子间
: 1 mol H 2 molFe、 3 molSO42- 1molNa+或 n(Na+)=1mol等。 ⑴ 物质的量只能用于描述 微观粒子的多少 , 不能用于表示宏观物质。 如: I mol人、 1 mol大米、1 mol西瓜等表述是不对的。 使用物质的量的注意事项 已知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0- 23g 求 :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思考 ] 解: ≈ 1023 10- 23g
分子质量 . • 某气体 B对 H2的相对密度为 22,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标准状况下 ,CO和 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30克 ,体积为 CO、C
20年南宁市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 泽维尔 (Ahmed ), 开创了 “ 飞秒 ( S)化学 ” 的新领域 , 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D 1510典型例题解析 【 例 6】 (2020年海南省 )某元素的粒子核外有 10个电子 , 核内有 9个质子 , 则该粒子是 ( ) B 课时训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