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高一上1-f匀加速直线运动6内容摘要:

v m s   85 253 .4 /smtsmsv 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 a1做一段时间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 质点运动的总时间为 t,求它运动的总路程。 27 28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其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s=24t–6t2,则它的速 度为零的时刻 t等于 …………………… ( ) A、 s B、2 s C、6 s D、24 s 16B 29 ( 1999上海) 为了测量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启动 时的加速度(轿车启动时的运动可以近视看作匀加速 运动),某人拍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 (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隔 2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 总长为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 ) A、 1m/s2 B、 2m/s2 C、 3m/s2 D、 4m/s2 B 30 21 .( 2020上海理综) 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 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 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 速度( km/h) 思考距离( m) 制动距离 (m) 停车距离( m) 45 9 14 23 75 15 38 53 90 105 21 75 96 18 56 74 31 23|、( 05年高考第 23题, 16分)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 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 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d1= ,“竖直高度” h1= ;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d2= ,“竖直高度” h2=。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32 3.[06高考 广东 ] 如图 7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 a— t图象 B.乙是 s- t图象 C.丙是 s- t图象 D.丁是 v— t图象 C 33 5. [06高考广东 ] a、 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 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加速时,物体 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的加速度 B. 20秒时, a、 b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秒时,物体 a在物体 b的前方 D. 40秒时, a、 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C 34 6. [06高考四川卷 ] 202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袅龙”战机 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 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 v所需时间为 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 vt B. C. 2vt D.不能确定 2vtB 35 10.[06高考上海 ] 客车运能是指一辆客车单位时间最多能够运送的人数。 其景区客运索道的客车容量为 50人 /车,它从起始站运行至终点站(图 7)单程用时 10分钟。 该客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每小时的运能约为 A. 5m/s, 300人 B. 5m/s, 600人 C. 3m/s, 600人 D. 3m/s, 300人 A 36 37 分割和逼近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早在公元 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 —— 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他著有 《 九章算术 》 ,在书中有很多创见,尤其是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想法,含有极限观念,是他的一个大创造.他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圆内接正 192边形的周长,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 π=157/ 50(= 3. 14);后来又计算了圆内接正 3 072边形的周长,又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π=3 927/ 1 250(= 3. 141 6),用正多边形逐渐增加边数的方法来计算圆周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