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考物理沪科版第十一章物态变化ppt配套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则会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起到局部麻醉止痛的作用,又能防止淤血的形成 . 答案: 液化 汽化 吸收 减少 四、水循环 【 方法技巧 】 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 名称 主要物态变化 状态 吸放热情况 云 液化、凝华 液态、固态 放热 雨 液化、凝华、熔化 液态 放热、 吸热 雹 凝固 固态 放热 雾、露 液化 液态 雪、霜 凝华 固态 【 中考警示 】 水污染造成水资源缺乏,为解决缺水问题,应从日常生活做起,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如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使用节水马桶等 . 【 典例 4】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 (1)请写出文中加点字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属于缺水国家, 2020年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出现严重干旱 .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导图 】 水的循环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 . 【 精讲精析 】 本题考查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物态变化的关系及节水措施 . (1)由题中加点的字 “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 ,分析可知,原来是气态,后变为液态或固态,属于液化、凝华 . (2)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节水措施有多种,如:随手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 答案: (1)液化、凝华 (2)随手关紧水龙头 (或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洗手时将水开小些等,其他合理方法都可 ) 一、实验探究:探究冰的熔点 : _______和 ______. :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 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 _____热量但温度 _________. 温度计 秒表 固液共存 吸收 保持不变 (1)探究冰的熔点时,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有什么优点。 提示: 可以对冰进行缓慢加热,并且能使冰受热均匀,便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变化 . (2)观察冰的熔化图像,冰在熔化前、熔化中和溶化后的温度和状态如何变化。 冰的熔点是多少。 提示: 熔化前:冰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冰仍为固态; 熔化中:温度到达 0 ℃ ,开始熔化,冰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冰完全熔化成水后,仍然吸热,温度升高,处于液态 .熔化过程中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即 0 ℃. (3)冰块全部熔化后,为什么还要加热几分钟。 提示: 为了比较冰熔化过程中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 【 中考警示 】 (1)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水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凝固图像中也有一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 (2)非晶体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不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逐渐变软、变黏、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此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液态石蜡凝固过程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全部变成固态,此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 【 典例 1】 (2020 河南中考 )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表中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下的深度要适当 .“ 适当”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 ___________℃. (3)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 2 min比最后 2 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 ____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造成的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 4 2 0 0 0 0 1 2 【 精讲精析 】 试管在水中的适当深度指的是试管不接触杯底和试管中的晶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能均匀受热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加热第 2分钟至第 5分钟时,该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为 0 ℃ 不变,即该晶体的熔点是 0 ℃. 该物质在开始 2 min比最后 2 min升温快,即吸收相同的热量,该物质处于固态时比处于液态时升温快,可推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相同质量的该物质处于液态时比处于固态时吸收热量多,比处于固态时的吸热能力强 . 答案: (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 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2)0 (3)弱 二、实验探究:探究水的沸点 : _______、 ______等 . (1)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 _________ _________. (2)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_________. 温度计 秒表 逐渐减小 直至消失 逐渐变大 直至到水面破裂 保持不变 (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水的沸点有时小于 100 ℃ 有时大于100 ℃。 提示: 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 .当水面上方气压低于 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 100 ℃ ;当杯口的盖密封较严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 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会高于 100 ℃. (2)实验中为了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适当减少烧杯中的水量;加热初温较高的水;增大酒精灯的火焰;用硬纸板做盖子等 . 【 中考警示 】 在分析水的沸腾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分析水的沸腾条件时,往往忽略 “ 达到沸点 ” 、 “ 继续吸热 ” 这两个条件 .(2)在分析解答有关水的沸点问题时,不要忽略 “ 在 1标准大气压下 ” 这个前提条件 . 【 典例 2】 (2020 南京中考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20xx中考物理沪科版第十一章物态变化ppt配套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之间的关系 → 并联 → 分清干路和支路上的元件 | ① 先串后并法:将电源和一条支路连接成通路,将另一 支路与其并联 ②分流法:找分流点 (电流的分支处 )和合流点 (电流汇合 处 ),依次连接 【 中考警示 】 (1)为避免错连、漏连元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从电源正极出发,连接各个元件,回到电源的负极;或从电源负极出发,连接各个元件,回到电源的正极 .
__来实现的 . 【 精讲精析 】 本题考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在转动过程中,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线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此时需要靠换向器及时改变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不断地转动下去 . 答案: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换向器 四、三种电磁现象的比较 电流的磁效应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 装 置 图 实验
大小以及有无电流无关 . 【 典例 1】 (2020 孝感中考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 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 /m 横截面积 /mm2 A 镍铬合金 B 镍铬合金 C 镍铬合金 D 锰铜合金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状态一定改变 【 思维导图 】 由于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物体的平衡状态与平衡力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可以相互判定: 【 精讲精析 】 选 C.本题主要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有力,物体不一定运动,运动的物体也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也不一定改变,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一、实验探究
2 104 kg 10 N/kg=2 105 N,即当压力超过 2 105 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答案: 2 105 竖直向下 四、对摩擦力的理解 1.摩擦力的种类 (1)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因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如推箱子前进. (2)滚动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发生相对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区别 .“ 升 高 (了 )” 、 “ 降低 (了 )” 的温度是指 Δt , “ 升高 (到 )” 、 “ 降低 (到 )” 是指物体的末温 t. QcmΔt【 延伸拓展 】 转化效率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时,由于有能量损失,所以存在转化效率 (η) 问题 .所谓转化效率,就是转化成的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总量的比值 . (1)用炉火烧水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吸收的热量 Q吸 = ηQ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