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考物理沪科版第三章声的世界ppt配套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闻声 不可闻声 超声 次声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二者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回声定位 回声定位、“ B 超”、探伤 预测自然灾 害、监测 使另一个物体 振动 清洗、击碎结石 等 破坏建筑物 信息和能量传递同时进行,密不可分 【 方法技巧 】 (1)声呐测距离的方法:声呐向障碍物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声呐接收到回声,根据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和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公式s=vt(t是超声波的单程传播时间 )计算出距障碍物的距离. (2)声波利用方式的判断:如果通过声音知道某些信息,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若是利用声波的振动去达到某一目的,这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 典例 4】 (2020 绵阳中考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 思维导图 】 【 精讲精析 】 选 B.大象的 “ 声音 ” 交流是大象靠发出和接收次声波实现的, A错;对结石病人的 “ 超声 ” 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C错;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是由于回声使声音加强, D错。 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故选 B. 一、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实验方法: _____法和 _________法 . 2.问题探究 (1)为什么将小纸片放在播音的扬声器中。 为什么要将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 提示: 扬声器、音叉的振动很微小,不易直接观察,需要通过纸片、水等轻小物体的振动来间接反映发声体的振动. 转换 科学推理 (2)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时,乒乓球多次被音叉弹开,说明了什么。 提示: 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不停地振动,从而进一步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 (3)用手摸一下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会立即停止发声,为什么。 提示: 用手摸音叉,音叉立即停止振动,所以音叉会立即停止发声 .进一步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4)钟罩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抽出来,我们是怎样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 提示: 随着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所以推论出:当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时,应该听不到铃声,即真空不能传声 . 【 方法技巧 】 利用转换法探究声音的产生 【 典例 1】 (2020 大庆中考 )下列实验或实例,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显示手机甲的号码,却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讲精析 】 (1)由 “ 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 可以推断:鼓面不停地振动,说明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由 “ 泡沫屑停止跳动 ” 可以推知:鼓面也停止振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手机乙的铃声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同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或振动可以发声 )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二、实验探究: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实验器材:纸片、旋转齿轮等 . 2.实验方法: ___________. 3.问题探究 (1)实验中,为什么要控制转速不变。 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为了准确判断纸片振动的快慢.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的 转速相同时,齿数越多,齿轮碰撞纸片的速度就越快,纸片振 动得就越快;反之,齿数越少,齿轮碰撞纸片的速度就越慢, 纸片振动得就越慢.如果齿轮的旋转速度不相等,将无法判断 纸片振动的快慢. 控制变量法 (2)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提示: 转速相同时,齿数越多,纸片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细、尖,即音调越高. (3)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 中考警示 】 如果。20xx中考物理沪科版第三章声的世界ppt配套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2)其中拉力所做的功包 含提升建材的有用功和提升动滑轮以及克服摩擦等做的额外 功,这部分功为总功, W总 =Fs,其中 s表示拉力移动的距离,由 于有两段绳子连着动滑轮,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为建材升高距 离的 2倍 .(3)根据 100%可以算出机械效率; (4)工人所 做的功即为总功,功率计算可以用功率计算公式 算得 . WηW有总 WP t 总答案 : (1)W有 =Gh=230 N 6
区别 .“ 升 高 (了 )” 、 “ 降低 (了 )” 的温度是指 Δt , “ 升高 (到 )” 、 “ 降低 (到 )” 是指物体的末温 t. QcmΔt【 延伸拓展 】 转化效率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时,由于有能量损失,所以存在转化效率 (η) 问题 .所谓转化效率,就是转化成的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总量的比值 . (1)用炉火烧水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吸收的热量 Q吸 = ηQ 放
2 104 kg 10 N/kg=2 105 N,即当压力超过 2 105 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答案: 2 105 竖直向下 四、对摩擦力的理解 1.摩擦力的种类 (1)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因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如推箱子前进. (2)滚动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发生相对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104 m3 (3)铝 4333F 1 NV V 1 .0 1 0 m .ρ g 1 .0 1 0 k g / m 1 0 N / k g 浮排水G 2 .7 Nm 0 .2 7 k gg 1 0 N / k g ,43m 7 kgρV 10 m 【 备选例题 】 (2020 新疆中考 )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
速度: (2)求路程: s=vt。 (3)求时间: 【 中考警示 】 (1)公式中 s、 v、 t必须具有对应性,即三个量必 须针对同一研究对象在同一运动时段的运动 ,切忌 “ 张冠李 戴 ” . (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配套统一 . svt ;st.v【 典例 3】 (2020 莆田中考 ) 下表是福州至厦门 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 车站 里程 /km 到站
型: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 2abab ;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个例题的研究,进一步掌握 基本不等式 2abab ,并会用此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情态与价值: 引发 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