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高一上3-c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摘要:
一只系在墙上,另一只握在手中。 横坐标轴上下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只传感器的受力大小,运动中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如图 453所示,这表明牛顿第三定律所阐明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 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不仅适用于 _____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 _____的物体之间,即这种关系与物体的 ________无关,与 _______的选择无关。 参考系 图 453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静止 运动 运动状态 学点 3 物体的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① 明确研究对象,即对谁受力分析。 ② 隔离物体,即把受力分析的对象单独出来,以免与其他物体的受力混淆。 ③ 按一定的顺序受力分析,一般先重力、弹力、摩擦力、然后电磁力,最后其他力,以免漏掉力。 ④ 每分析出一个力,最好找出施力物体,以免添加力。 ⑤ 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对物体受力分析。 说明: ①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 ②对于分析出的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其来源,即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不能无中生有。 ③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考虑。 ④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按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命名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② 假设法 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2)常用方法。上教版高一上3-c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1
相关推荐
如果没有风,是否可以在船上装一个大电扇,电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风帆上。 请分析,这种设计能使帆船航行吗。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分 1. 一对平衡力的关系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2. 二者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受力物体 二个力作用在二个不同物体上 二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性质 同种性质 ( 重力 、 弹力 、 摩擦力 ) 可能相同 ,
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1.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2.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3. 性质相同; 4.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动摩擦力为 4N,则 5s内物体下滑的最大距离和速度各为多少。 若物体达到 16m/s的速度需要多长时间。 ( g= 10m/s2) X轴: mgsin f = ma Y轴: N – mgcos = 0 f = 4 N a=2m/s2 s=25m; v=10m/s; t=8s 象这种 建立正交坐标系 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称为 正交分解法 ( 3)、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设问
定量关系。 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归纳总结 :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 1) 由两个探究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a ∝ F/m。 F ∝ m a F = k m a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 F的单位为 N。 加速度 a的单位为 m/s178。 质量 m的单位为 kg。 如果我们 令 1 N= 1 178。 maFk 1/12 smkgN上式中 K=1 时 牛顿第二定律简化为 F=
适用于 宏观 物体,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4.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 1)确定研究对象; (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 ( 3)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动力学方程; ( 5)解方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思考: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加速度用 来定义和量度,但加速度取决于 的值。 tvva t 0mFa
变,永远运动下去,也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 笛卡儿 Descartes,15961650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 Newton,16431727 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 巨人 的肩膀上。 【 牢记 】 : 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因而力并不 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只有当物体的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才需要力, 所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