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工作指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告、费用报告、往来报告、投资报告、实物报告、担保报告等。 ( 8)会计核算的审核和监督制度,包括会计凭证复核、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表核对和帐实核对。 财务总监应对公司会计核算体系正常运行负责,保证会计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 1)建立会计凭证设置、启用、修订、废止的检查制度。 ( 2)定期检查会计凭证填制的规范性。 ( 3)定期检查会计明细帐户设置、使用情况。 ( 4)定期检查会计帐册设置的有效性和记录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 5)定期检查会计报表填报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 6)定期检查帐务处理程序的适用性。 ( 7)定期检查结帐程序的适用性。 ( 8)定期检查会计报表编制程序的恰当性。 ( 9)定期检查内部报告设置及编制程序的适用性。 (三)财务事项权限的设定 财务总监应根据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有关决议,会同经理层制定财务事项权限制度。 财务事项权限制度内容包括: ( 1)财务事项权限的范围,包括费用类财务事项权限、经营类财务事项权限、资金类财务事项权限、资本类财务事项权限。 要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定期修订、补充财务事项权限。 ( 2)财务事项权限的层次,对办理常规业务的一般权限要根据分层管理、权责配比原则划分权限的层次,防止一支笔。 根据经济事项重要性和单笔金额大小确定不同层次的权限。 对办理特殊业务要规定相应的特殊权限。 ( 3) 财务事项权限的责任,要根据每一权限的设置确定相应的责任。 权限的责任要单一化,既要防止权限责任不清,又要避免权限责任交叉或重叠。 ( 4) 财务事项权限的程序。 要定期编制公司财务事项权限一览表,供相关部门和人员遵守执行。 财务总监应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及时补充、修订财务事项权限的设定,并监督有关部门和人员遵守财务事项权限的有效性。 财务总监要关注公司会计技术选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在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时,要考虑: ( 1)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的控制。 ( 2)数据输入与输出的控制。 ( 3)文件储存与保管的控制。 ( 4)网络安全的控制等。 (四)会计技术的选用和更新 财务总监要关注公司会计技术升级更新时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财务总监要参与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决策。 财务总监应按照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确定的经营和管理目标,会同公司有关部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具体内容有: (一)预算体系的建立。 预算体系包括预算项目、预算标准和预算程序。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项目由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现金预算组成。 其中,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和成本预算;资本预算包括投资预算和资产购建处置预算;现金预算是在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反映现金流向和流量及存量的预算。 上述各预算项目可根据公司经营和管理情况确定具体项目内容。 预算标准 要根据每个预算项目的内容性质制定预算标准,预算标准要体现相关性和可控性要求。 预算项目 预算程序 要根据各预算项目的内在联系,设计预算编制程序,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预算编制要按照公司经营和管理要求分项目、分部门编制。 对经常性发生且可预计的项目可列入年度编制范围,对非经常性发生且不可预计的项目可列入临时编制范围。 预算编制要根据可控性原则由预算可控的相关部门分别编制。 预算编制要采取自上向下和自下而上的顺序,以保证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可实现性。 预算审定要根据预算编制程序及相关责任部门逐级审定,财务总监审定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二)预算的编制和审定 (三)预算指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