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22祖国统一大业1内容摘要:
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 12月 20日 中葡联合声明: 1987年 4月 13日 澳门回归 : 第二组自主探究存在的问题: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 “ 一国两制 ” 的伟大构想。 第二组学生课件演示:澳门问题由来及解决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895年, 《 马关条约 》 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第三组学生课件演示:台湾问题由来及现状 台湾 第三组学生课件演示:台湾问题由来及现状 骨肉同胞不能团圆 山水相隔不能统一 第三组学生课件演示:台湾问题由来及现状 第三组自主探究存在的问题: 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 一国两制 ” 构想的形成: 1. 1979年 《 告台湾同胞书 》 ; 2. 1981年叶剑英发表 《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的谈话; 3. 20世纪 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 “ 一国两制 ” 的构想; 4. 1984年 ,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第四组学生课件演示: “ 一国两制 ” 的伟大构想 “ 一国两制 ” 的基本内容: 一个中国: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两制并存: 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高。【必修1】22祖国统一大业1
相关推荐
不会减小 . (2)振子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相等 , 与振子的固有频率无关 . [要点提炼 ] 1. 受迫振动 加在振动系统上的 周期性 外力 , 叫做驱动力 . 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 2. 受迫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 , 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 驱动力 的频率 , 跟物体的 固有频率 无关 . 例 2 如图 3 所示 , 曲轴上悬挂一弹簧振子 , 转动摇把
动了两岸关系的缓和 新中国成立后 —— 武装解放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 《 告台湾同胞书 》 ,宣布停止炮击金门 1987年,台湾当局放宽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等相关政策 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关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1982年,邓小平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概括为 “ 一国两制 ” 海峡两岸相关政策的调整 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
的地铁只有 零点六 千米。 ( ) ( 2)西藏布达拉宫宫殿高 一百一十七点一九 米。 ( ) ( 3)大同九龙壁长 四十五点五 米,宽 一点零二 米,高 八 米。 ( )( )( ) 4. ( 7374 页)第四、五、六、七、八、十题填在书上。 5. ( 74 页)第九题:说出 中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 )( )( )( )( ) 6. ( 74 页)第十一题
4. ( C ) 课本 P10家庭作业与活动 1。 5. ( B ) 课本 P10家庭作业与活动 2。 6. ( B ) 课本 P10家庭作业与活 动 3(要有计算过程)。 (三)当堂练习 1. ( B )质量为 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 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 极 短,离地的速率为 v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受到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 ) A.向下, m( v1- v2) B.向下,
5 所示,两个单摆同时释放,我们可以观察到振动的周期不同 . 影响周期的因素可能有单摆的质量、振幅、摆长,这么多因素我们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 图 5 答案 控制变量法 . 具体做法为 : (1)只让两摆的质量不同 . (2)只让两摆的振幅不同 (都在小摆角下 ). (3)只让两摆的摆长不同 . 比较以上 三种情况下两摆的周期 , 可以得到周期与质量 、 振幅 、 摆长之间的定性关系 . 2.
另找一点 P′ ,若 P′ 在 P点上方 , 则 P向上运动 ; 若 P′ 在 P点下方 , 则 P向下运动 (如图 5 所示 ). 图 5 对点例题 如图 6 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 , 已知质点 A在此时刻的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 6 A. 波向左传播 , 质点 B向下振动 , 质点 C向上振动 B. 波向右传播 , 质点 B向上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