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2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2内容摘要:
4.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 :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 : , k 叫静电力常量, k=910 9 Nm2/C2。 5.介绍点电荷: ① 不考 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 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 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6.任意带电体所受的力可以看作是多个点电荷所受力的合力。 7.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 计算下题 ) 试题 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 已知电子的质量 m1=9. 101031。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2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2
相关推荐
是: F: N、 Q: C、 r: m。 (3)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 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即可。 ( 4)库仑力也称为静电力,它具有力的共性。 它与高一时学 过的重力,弹力,摩 擦力是并列的。 它具有力的一切性质,它是矢量,合成分解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其它的力平衡,使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加速度
“ 一、电场 ”。 学生回答:( 1)略; 教师:法拉第同学们曾记否。 学生(集体)回答: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对事物的本质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在电学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依据法拉第的观点,我们如何描述电荷 A、 B 之间的作用力。 师生共析。 ( 2)略; 教师启发引导:场是 “ 物质 ”── 它和分子、原子组成的实物一 样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电视机
是怎样的。 静电有哪些应用。 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来源 :学 ,科 ,网 ] 二 、 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 电荷分布演示器 、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
给每组学生桌子上都放了一些不同的小物品,请大家想办法使它们带上电。 探究 二、摩擦起电 提问 2: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上电,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通过摩擦的方法就能够使物体带上电呢。 通过化学课所学内容得出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摩擦可以使物体得到一些电子或失去一些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投影给出 “摩擦起电
物体接触,不带电 的物体将带电。 [来源 :学科网 ] ( 2)教师讲述: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可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如果将一个带电的金属球与一个和它相同的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它们 俩将平分原来带电的金属球所带的电荷,科学家库仑正是运用这一方法实现了研究带电体间的作用力时,电量的改变。 演示:分别用带正、负电荷的物体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箔展开
生回答正确。 [问题]若先把 C移走,再将 A、 B分开呢。 [学生答] A、 B不带电。 [演示证明]把 C移走,将 A、 B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 . [师问]为什么。 [学生答]因为将 C移走, A上负电荷、 B上正电荷不再受 C上电荷作用,而使 A、 B所带电荷重新恢复原状,在导体内中和而不带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前面的现象,总结得出静电感应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