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章怎样求合力word学案内容摘要:
2 答案 AC 解析 如图, 两绳拉力的作用线与重力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三个力为共点力, B选项错误;由于日光灯在两绳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与重力 G等大反向,A选项正确;由于两个拉力的夹角成直角,且都与竖直方向成 45176。 角,则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G= F 21 + F 22 , F1= F2,故 F1= F2= 22 G, C选项正确, D选项错误. 一、合力与分 力 1.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1)合力随两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夹角的减小而增大; 合力大小的范围为 |F1- F2|≤ F≤ F1+ F2. (2)合力可以比其中任一个分力大,也可以比其中任一个分力小,还可以等于其中任一个分力. 二、计算合力的方法 1.作图法:需严格作出力的图示及平行四边形. 2.计算法:只需作出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求解. 三、矢量与标量 矢量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合成用算术法则相加. 1.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 F1= 15 N, F2= 8 N,它们的合力大小 不可 . .能 . 等于 ( ) A. 9 N B. 25 N C. 8 N D. 21 N 答案 B 解析 F F2的合力范围是 F1- F2≤ F≤ F1+ F2,故 7 N≤ F≤23 N ,不在此范围的是 25 N,应选择 B项. 2. (矢量和标量 )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 10 m比 5 m小 D.- 10℃ 比 5℃ 的温度低 答案 AD 解析 由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可知, A对, B错;关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的绝对值决定,因此- 10 m表示的位移比 5 m表示的位移大,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 10℃ 比 5℃ 的温度低, C错, D对. 3. (求合力的方法 )水平横梁一端 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 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 m= 10 kg的重物, ∠ CBA= 30176。 ,如图 9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 (g取 10 N/kg)( ) 图 9 A. 50 N B. 50 3 N C. 100 N D. 100 3 N 答案 C 解析 悬挂重物的绳的张力是 T= mg= 100 N,小滑轮受到绳的作用力为沿 BC、 BD绳两拉力的合力,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 ∠ CBD= 120176。 , ∠ CBF= ∠ DBF= 60176。 , 即 △ CBF是等边三角形, 故 F= 100 N. 4. (求合力的方法 )物体只受两个力 F1和 F2的作用, F1= 30 N,方向水平向左, F2= 40 N,方向竖直向下,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F. 答案 50 N,方向为与 F1的夹角为 53176。 斜向左下 解析 解法一 作图法 取单位长度为 10 N 的力,则分别取 3个单位长度、 4 个单位长度,自 O点引两条有向线段OF1和 OF2 分别表示力 F OF1和 OF2为两个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则对角线 OF就是所求的合力 5个单位长度,则合力的大小 F= 510 N = 50 N.用量角器量出合力 F与分力 F1的夹角 θ 为 53176。 ,方向斜向左下. 解法二 计算法 实际上是先运用数学知识,再回到物理情景中.在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中, △ OFF1为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可以求得斜边 OF的长。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章怎样求合力word学案
相关推荐
,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 ①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②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 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A.因火箭还没有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 零 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
以 a= 10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车后壁对小球的支持力的大小. 答案 (1)50 N 22 N (2)40 2 N 0 解析 (1)当汽车以 a= 2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小球受力分 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1cos θ = mg, T1sin θ - N= ma 代入数据得: T1= 50 N, N= 22 N (2)当汽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
m/s,末速度为 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解题指导 解法一:利用公式 vt= v0+ at和 s= v0t+ 12at2求解. 由公式 vt= v0+ at,得 at= vt- v0,代入 s= v0t+ 12at2有: s= v0t+ vt- v0 t2 ,故 t= 2svt+ v0= 2+ s= 25 s 解法二:利用公式 v 2t - v 20 = 2as 和 vt= v0+
过的路程与产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 v = Lt(L表示路程 ) (3)平均速率是标量. 注意:平均速率并不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对点例题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 v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 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 + v22 , v1+ v22 - v22 , v1- v22 C. 0, v1- v2v1+
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刻度尺测得弹 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 “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 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 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
受的各个力均不变 B.因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 C.因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物体所受重力变为零,其他力不变 D.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除了受到的重力不变以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 解题指导 当物体与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 g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完全失 重状态,其视重为零,因而斜面对其的作用力亦为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地球对它的引力即重力依然存在. 答案 D 技巧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