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3内容摘要: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温 气温越高 ,蒸发量越大 ,雪线越高 ,反之越低 低纬度高山上的雪线高于高纬度 降水 降水越多 ,雪线越低 ,反之越高 天山北坡雪线低于南坡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 ,雪线低。 向阳坡气温高 ,雪线高 珠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1. 1861年以来,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如何。 原因是什么。 2. 找出 20世纪气温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 3. 上述气温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气温上升的原因: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 毁林 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 太阳活。【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3
相关推荐
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活动的原则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 ( 1)从历史上看 :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 2)从国家性质看 :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4)从经济基础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背景: 历史证明民主党派的议会斗争失败,救国方案未能实现, 最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它是怎样确立和发展的。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94 1 ② 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 —— 周恩来 —— 政务院总理 +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 —— 共同纲领 D、举行 —— 开国大典 —— 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二)中央 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 (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际意义
,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事件增加 蒸发增强 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全球变暖 ,自然环境和经济。 冰川 热膨胀 , 显著后果 岸线 低地淹, 沿海平原多危险。 农业变化较复杂, 干旱 积温加。 高纬 升温 , 低纬 变干。 蒸发 径流减, 水源供需矛盾显。 有利弊 海面升 后退 单产增 单产减 趋重 融化 加剧 企鹅在说什么。
致免疫系統降低、增高白內障及皮膚癌的罹患率、抑制植物的生長、加速建築物等材料老化、破壞水中生態系統平衡等現象。 指強風捲起大量沙塵,使能見度惡化的沙塵天氣,是乾旱與沙漠化氣候環境的產物,造成能見度降低及空氣品質不良等負面影響 能見度低於 1公里者稱「沙塵暴」,強烈沙塵暴能見度小於 50公尺,俗稱黑風 每年的冬末及春季,大陸北方地區經常會發生沙塵暴,揚起的沙塵多半隨高空西風帶向東傳送,進而影響日本
教学重点: 通过听力和阅读,结合图片猜测出文章的基本意思。 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小组合作展示,把课文内容用一个小故事说出来。 小组互相评价。 二、学习研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玩具,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