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13探索宇宙内容摘要:
世纪以前,人类也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天文现象,但人类无法清楚知晓天宇上的事情,也无法想像其他星球的真实面目。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并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人类向地外星球的探索就被提到了日程上。 现在,人类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探访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同时,正在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研 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首先是利用航天技术的优势, 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日地空间环境,考察了高空辐射带、宇宙射线、太阳风等对地球的影响;其次,开发太阳系资源以及通过对各大行星形成的研究,了解地球形成的历史,探索生命的起源,发现更多的新天体,揭开宇宙演化的奥秘,探访宇宙人的踪迹等。 探索宇宙是分步进行的,先是摆脱地球的引力束缚飞往月球,然后向地球的近邻金星和火星迸发,在周游太阳系后进入更加广 阔的银河系和宇宙世界。 1957 年 10 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了太空飞行。 1969 年 7月 21 日,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 为了寻找地球外知音,美国 1972年和 1973年先后发射了“先驱者 10 号”和“先驱者 11 号”探测器,带有一封访问地球外文明的“介绍信”。 “介绍信”是一块镀金铝质金属牌,设计新颖别致,上面镌刻着表示人的形象的一。20xx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13探索宇宙
相关推荐
( 3)读:视线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4)记:记录数据和 单位 点拨: 分度值: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 量程:一次能测量的最大距离 体验活动: 学生动手进行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三)测量误差 阅读课本 22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是 误差。 如何减小误差。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点拨: 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四、用表测量时间 观察课本上
体积是多大,然后用量筒 测一下它的体积, 你的估测能力如何。 思考与讨论: 你能用量筒测出一个小石块的体积吗。 小 组计论,在下面写出测量步骤: 课堂小结 : 谈一谈你本节的收获吧。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完成课本 91页 的课后作业。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 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 C、在测量中
们举几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 有力的作用的例子。 实验探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1)实验 【做一做】 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施力与受力的感觉,并思考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 2)分析论证 【点拨】 ①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桌子对手也作用一个力 ②左手对右手作用一个力,右手对左手也作用一个力 ③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也拉手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 力是物体
167。 走进微观 (板书 ) 让学生看书 “ 物质的组成 ”。 粒。 10 22个水分子,你能感悟到分子的大小吗。 指导学生阅读 “ 微观粒子 ”。 看书 分子 讨论 回答: 很小
( ) „„提出问题 ( ) „„猜想与假设 ( ) „„设计试验 如何进 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 /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温度 /℃ 温度 /℃„„分析和论证 (海波) (蜡) „ „评估 „„交流和合作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 中作出海波
究案】 探究点 1: 古代信息的传递 任务:阅读教材,阅读后小组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2.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 3.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探究点 2:自学课本“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知道话筒和听筒的构造及作用 ,能说出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 比比看下列问题谁找的结果更准确 ,小组内交流。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