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鲁教版语文七上第19课向沙漠进军内容摘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渎课文,提出如下要求。 ①标记好段落序号,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每段的说明内容。 ②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景”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部分,指出划分的起止。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清文章的说明思路。 三、 读懂 —— 局部研读。 1.细读课文 (13)段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 ②第 (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 起什么作用。 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 3 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设计意图:理解第一部分的说明内容,理解作用。 2.沙漠危害人类极大,而人类是否能征服它呢。 其前途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理解人类征服沙漠,利用沙漠的前景。 四、读深 —— 重点研读。 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讨论回答。 1.作者指导人们到底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沙漠。 (即怎样向沙漠。20xx秋鲁教版语文七上第19课向沙漠进军
相关推荐
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哪些启示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启示示例: 第一,“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 的奥秘”。 因此,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
四、整体感知 ,了解诗歌内容。 ,字词解释。 五、深入研读 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 “岱 宗”两句。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 设问。 ●字词解释,梳理大意。 重点:“岱宗” 、“夫如何”、 “夫”、 “齐鲁” 、“青”、 “未了”。 ●指导概括并板书:远望 青翠苍郁、绵延不绝。 ● 齐读。 2.“造化”两句。 ● 字词:“造化” 、“神秀”、 “钟”、“阴
结果分别是什么。 )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 小组汇报时,如果这一小组汇报的不到位,其他组可以跟进补充,如果再不到位,教师要及时发挥点拨的作用。 (五)总结下课 第( 2)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课时任务 1. 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 理解课文内容,
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为什么暖气片放在窗台下方。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 ,下沉到暖气的周围 ,又受热上升 ,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暖气为什么不能冻。 水结冰体积变大, 会涨破暖气片。 1kg水的体积: V=m/ρ=1kg/ 103kg/m3 = = 103m3 1kg冰的体积
)ρ =m /v 为本课做知识准备 引入新课: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 学生思考后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器材 如何测量水的密 学生讨论发言。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步骤。 让学生学会如何设 度。 如何测量水的质量,石块的体积。 先讨论如何测量水的质量,后讨论如何测量石块体积
反馈练习一: 为了用铁浇铸一个机器零件 ,先用蜡做了一个该零件的模型 ,已知该模型质 1800g,蜡的密度为 1 0 3kg /m 3 ,那么浇铸这样一个铁件需要多少 kg 铁。 ( ρ 铁 = 103 kg/m3) 目 标二: . 实心与空心问题 一只铁球质量是 ,体积是 10- 3m3试判断此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 心的(已知铁的密度是 103kg/m3)。 若是空心 ,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