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鲁教版物理八上41透镜2内容摘要:
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甲]图中甲是凸透镜。 [生乙]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 再看(课本板图 412 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 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生甲]有亮点。 [师]亮点是怎么形成的。 [生甲]“亮点”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多。 [生乙]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都聚到亮点上。 [师]他们分析的特别好,咱们为他们鼓掌。 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 验。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图 411 凸透镜和凹透镜 图 412 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斑吗。 这说明了什么。 [生甲]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 [生乙]亮点是光会聚的。 [生丙]凹透镜不能使光会聚。 [生丁]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 [生戊]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做法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 再换凹透。20xx秋鲁教版物理八上41透镜2
相关推荐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_____________,用符号 ______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______个焦点 自主学习五:探究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F F 学以致用: 课堂检测 (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潜望镜 ,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并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矫正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 近视眼镜 可以得到矫正。 矫正后,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晶状体太薄 (太扁平,焦距太大 ),折光能力太弱,近物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四,远视眼 及其矫正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 近处一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远视眼的矫正 利用凸透镜使光会聚的特点
注意: 凸透镜 (远视镜片 )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 (近视镜片 )的度数是负数。 例如: 300 度镜片 ,其物理意义是: (1)是凹透镜片 ,可作近视眼视力矫正用; (2)焦距的大小是: 四、小结 眼镜是如何矫正视力的拓展测试) : 五、达标检测 ( ) A.( 2)( 1) B.( 3)( 1) C.( 2)( 4) D.( 3)( 4) ( ) 症状 产生的原因 成像的位置 矫正的方法
自己的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跟物体位置有关,设计实验进行论证。 互动 2 比较照相机(或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明确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虚、实可能跟物体与像是否在同侧有关。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互动 3 实验中如何使光屏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明确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要调整在同一高度,另外蜡烛必 须放在一倍焦距之外。
实验现象: ( 1)在演示 1 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 ( 2)在演示 2 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 1)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 ( 2)白光不是单色的
被研磨成球面,称为透镜。 它们不同点是近视镜中间比边缘薄,称作凹透镜;远视眼镜中间比边缘厚,称作凸透镜。 引导学生了解除了玻璃外,冰、水等其他透明物质都能做透镜。 互动 2 认识各种透镜,了解透镜主光轴与光心。 明确 观察比较:透镜的一面或两面被研磨成镜面。 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如图 3- 1- 1( 1) 所示凸透镜都是中间厚,边缘薄。 如图 3- 1- 1( 2) 凹透镜都是中间 薄,边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