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3欧姆定律word导学案1内容摘要:
巩 固 运 用 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 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从 R=U/I 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通过的电流越大,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 C.从 I=U/R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从 R=U/I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所加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是个定值 小明在试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流过的电流时 320m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 _________欧;如果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6V,那么流过此电阻的电流为 ___________A。 达 标 检 测 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 2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 ,该导体的电阻是。20xx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3欧姆定律word导学案1
相关推荐
的推导过程: 结论: ( 1)并联电 路中,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 ,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 R 并=。 ( 2)并联电路中,并联的电阻越多,则总电阻就。 ( 3)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 R 并联后,总电阻 R 并 =。 【 当堂训练 】 1. 手边有一些阻值为 5Ω的电阻,要得到一个 10Ω的电阻,可以将 个 5Ω的电阻 联起来。 2. 在修理收音机时,需用一只 3. 5 kΩ的电阻,现有一只
.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因此导体串联后总电阻 ;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增加导体的 ,导体并联后总电阻 . 2.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线,阻值为 R,将其用拉丝机均匀拉长 为原来的 2倍,再将其对折,则它的电阻值 R.(填“>”,“<”或“ =”) 3.现有 20Ω的电阻若干,实验时需要用 5Ω的电阻一只,应用 只 20Ω的电阻 联;若需要 80Ω的电阻一只,应用 只 20Ω的电阻 联. 4.电阻
表示数突然变大,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 A. L1 灯短路 B. L2 灯短路 C. L1 灯丝断开 D. L2 灯丝断开 4. 甲、乙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是 1∶ 2,将它们分别接到同一电源的两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流表 A1 与电流表 A2 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两个电阻 R1 与 R2之比是( ) A. 1:5 B. 5:1 C. 1:4 D. 4:1 6
导体的“电阻”。 此法有待改进)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缺乏直观认识。 (课本“读一读” P85介绍,通过“玻璃受热导电实验”解决)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研究。 增加实验: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灯丝受热电阻变大”解决)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之实验猜想依据。 (一、发现并分析问题: 在 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猜想“导体的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
努力,包含着许多科学家的智慧 . [生]欧姆定律不是一下就能得到的,而是经过了许多次的改进实验,克服了许多的缺点才得出的 . [师]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 [投影]例题 1. 以教材例题 1作为简单电路的解题指导 . 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 ●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 ●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
的关系呢。 利用上一个设计方案类似地讨论出方案。 参考方案:保持电压 不变,让电阻成倍增加,观察电流是否是成倍地减少。 在上述的设计中,第一步要改变电阻两的电压,以及第二步要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该在电路中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交流讨论:在电路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并设计出 最 终 的 电 路。 在实验前,请学生思考在连线以及闭合开关前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