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3欧姆定律word导学案内容摘要:
导体的“电阻”。 此法有待改进)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缺乏直观认识。 (课本“读一读” P85介绍,通过“玻璃受热导电实验”解决)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研究。 增加实验: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灯丝受热电阻变大”解决)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之实验猜想依据。 (一、发现并分析问题: 在 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猜想“导体的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它的认识也处于比较肤浅的阶段,再加上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课堂上表现茫然,觉得无从猜起,尤其是“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这两个影响因素。 不少老师采用将“电流”类比“水流”,借助“水管中的水流受到水管的阻碍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联系到“水管的长度”和“粗细”,再迁移回“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效果仍然不佳,只是将一个抽象的问题换成了另一个抽象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结果成 为教师的“启发式”猜想,学生思维被迫跳跃,难以理解。 ) 实验探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不使用灯泡,直接将电阻丝、电流表串入电路。 否则电流表示数变化较小,只有一格左右) 问题与疑惑:半导体的定义。 课本: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百度: 材料的电阻率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 这种材料在某个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电荷载流子的浓度,电阻率下降。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 ( 1)三维目标: 知识 与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 用方法。20xx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3欧姆定律word导学案
相关推荐
巩 固 运 用 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 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从 R=U/I 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通过的电流越大,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 C.从 I=U/R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从 R=U/I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所加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是个定值
的推导过程: 结论: ( 1)并联电 路中,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 ,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 R 并=。 ( 2)并联电路中,并联的电阻越多,则总电阻就。 ( 3)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 R 并联后,总电阻 R 并 =。 【 当堂训练 】 1. 手边有一些阻值为 5Ω的电阻,要得到一个 10Ω的电阻,可以将 个 5Ω的电阻 联起来。 2. 在修理收音机时,需用一只 3. 5 kΩ的电阻,现有一只
.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因此导体串联后总电阻 ;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增加导体的 ,导体并联后总电阻 . 2.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线,阻值为 R,将其用拉丝机均匀拉长 为原来的 2倍,再将其对折,则它的电阻值 R.(填“>”,“<”或“ =”) 3.现有 20Ω的电阻若干,实验时需要用 5Ω的电阻一只,应用 只 20Ω的电阻 联;若需要 80Ω的电阻一只,应用 只 20Ω的电阻 联. 4.电阻
努力,包含着许多科学家的智慧 . [生]欧姆定律不是一下就能得到的,而是经过了许多次的改进实验,克服了许多的缺点才得出的 . [师]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 [投影]例题 1. 以教材例题 1作为简单电路的解题指导 . 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 ●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 ●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
的关系呢。 利用上一个设计方案类似地讨论出方案。 参考方案:保持电压 不变,让电阻成倍增加,观察电流是否是成倍地减少。 在上述的设计中,第一步要改变电阻两的电压,以及第二步要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该在电路中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交流讨论:在电路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并设计出 最 终 的 电 路。 在实验前,请学生思考在连线以及闭合开关前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参考答案
并在右边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 ( 1)灯 L L2并联,电流表只测灯 L1中的电流,约 ; ( 2)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灯 L2的亮度变暗; ( 3)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提示 ]本题是条件开放性试题,要注意电源、电流表量程的选择以及变阻器接线方法. 【 当堂训练 】 1. 如图所示,为某种调光型台灯中使用的电位器示意图 , P 为旋片可随转动旋钮改变在碳膜上的位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