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管仲列传word导学案内容摘要:
1.不以为 言 . 2.齐桓公以 霸 . 3.鲍叔不 以 . 我为怯 4.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 穷困 . . 5.桓公实 怒 . 少姬 6.故论 卑 . 而易行 7.四 维 . 不张 8.俗 之所否,因而 去 . 之 9.管仲因而令 修 . 召公之政 10.以 区区. . 之齐在海滨 ( 三 )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齐桓公以 霸 . 2.召忽 死 .之 3.知我不 羞 . 小节而 耻 .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仲既任政 相 . 齐 5. 南 . 袭蔡 6.管仲因而 信 . 之 7.然孔子 小 .之 ( 四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公子纠死,管仲囚 焉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4.分财利多自与 5.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岂管仲之谓乎。 (五)翻译下列各句。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管仲列传word导学案
相关推荐
罚没 /湮没无闻 C.噱头 /矍铄 湮没 /殷红 歼灭 /草菅人命 D. 案犊 /渎职 褒义 /煲汤 祛除 /曲意逢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尺牍 插座 攻城掠地 湮没无闻 B. 喋血 文身 披沙拣 金 形迹可疑 C. 影碟 膨胀 胸无城府 锐不可挡 D. 马甲 版画 欢呼鹊跃 拾人牙慧 ,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
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善于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煽情功力十足。 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主要作品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 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巴尔扎克传》、《罗曼罗兰传》
交流畅谈 有人说职业的读书有些苦痛,而嗜好 的读书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很自由,很轻松,所以决定放弃前者,专门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况且鲁迅先生不也最提倡这种读书吗。 请结合第四自然段鲁迅先生的观点谈一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看法以及你对读书的新认识。 【明确】( 1)看法: 尽管职业的读书让人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并积极地展示。 学生畅谈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教 学 过 程 劳累
难句翻译指点 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 ,“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指点:关键是“信”,要理解为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
( 19)、教吾子与汝子, 幸 . 其成; 长 .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第一课时 【探 究案】 1. 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各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将正文划分为三部分。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3.第四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以“情”作为线索,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说说文章抒发了哪些情感。
2.“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见《史记 ?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 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