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燕歌行word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2.“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见《史记 ?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 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 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警告了军情危急。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战败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 请你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 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大。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燕歌行word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 19)、教吾子与汝子, 幸 . 其成; 长 .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第一课时 【探 究案】 1. 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各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将正文划分为三部分。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3.第四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以“情”作为线索,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说说文章抒发了哪些情感。
难句翻译指点 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 ,“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指点:关键是“信”,要理解为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
1.不以为 言 . 2.齐桓公以 霸 . 3.鲍叔不 以 . 我为怯 4.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 穷困 . . 5.桓公实 怒 . 少姬 6.故论 卑 . 而易行 7.四 维 . 不张 8.俗 之所否,因而 去 . 之 9.管仲因而令 修 . 召公之政 10.以 区区. . 之齐在海滨 ( 三 )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齐桓公以 霸 . 2.召忽 死 .之 3.知我不 羞 . 小节而
分艰巨。 堵口采用的方法,有人解释为桩柴平堵法。 堵口需要薪柴,砍光了百里之外的淇园竹林。 汉武帝还作 《 瓠子歌 》记述了决口造成的巨大灾难、堵口工程的艰巨性和堵口的措施。 堵口成功,在堤上建宣房宫作纪念。 知识链接 学习课文 14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余 南 登庐山 (南:南行。 名词作动词) 遂至于 会稽太湟 ( hu225。 ng) (遂:于是。 至于:到达) 东窥 洛汭
(服,使动 )。 ( 1)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被动句 ( 2)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 被动句 ( 3) 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被动句 ( 4) 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4. 将下列 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 1)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树木的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便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
发的又是什么样的情。 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明确:阔大宏阔的景,深沉悲凉的情。 板书:雄浑阔大 深沉悲凉 :用宏阔的景来写这深沉悲凉的情,有没有强烈的反差。 这叫什么手法。 明确:反衬。 :请回忆一下,已学的课文中有这种以乐衬哀的写法吗。 明确:《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春天的那种生机勃勃春光无限的美景来反衬出展示出征时的悲壮心情。 :最后一联,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