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word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节 ,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 ,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 ,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 ,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 2)善抓特征 ,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 ,在他的笔下 ,人物栩栩如生。 究其因 ,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 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 ,那秃秃亮亮的尖头 ,那方方扁扁的脸形 ,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 ,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 ,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 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 ,寥寥几笔 ,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 3)语言幽默 ,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 ,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 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 ,但作者偏偏不肯。 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 ,一会儿说他“鼻尖有 一些红 ,像酒糟的” ,一会儿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 ,不时地吸溜着 ,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 ,有板有眼有节奏” ,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 ,走了板眼 ,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 ,他用手背一抹” ,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 ,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 ,但毫无做作之感 ,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童年,说不完的故事 刘绍棠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 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四十人。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县立简易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 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现今年已八旬,退休归里十几年了。 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木主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 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笔。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就命令三年级的学兄把握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 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住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 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 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 能看景了。 ”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 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像力。 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如今,我每逢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坂,遇到老人拄杖散步,仍然像五十年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