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内容摘要:

表反问、难道、怎么 (3)连词 ,表示选择关系“是 „„ 还是 „„” (4)用在“如 „„ 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 易混用法辨析 】 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和意义。 【 辨析方法 】 “ 其 ” 的语气用法辨析 “ 其”作语气副词 ,其辨析是个难点。 如何辨析它是表推测、反问、委婉、期望中的哪种语气呢 ? 主要是看位置和语境。 看位置 ,“ 其”表推测、反问语气 ,一般放在句首。 同为句首 ,到底是表推测还是反问 ,又要结合语境。 “其”表委婉、期望语气 ,一般放在主谓之间。 至于是表委婉还是期望 ,再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1) 向使三国各爱 其.地 ( 《六国论》 ) (2) 独 其.为文犹可识 ( 《游褒禅山记》 ) (3) 而余亦悔 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游褒禅山记》 ) (4) 问其深 , 则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游褒禅山记》 ) 答案 :(1)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 (2)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3)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4)指示代词“那”“那些”。 【 即时训练 】 解释句中“其”字的用法和意义。 (5) 于乱石间择 其.一二扣之 ( 《石钟山记》 ) (6) 其.皆出于此乎 ( 《师说》 ) (7) 尔 其.无忘乃父之志 ( 《伶官传序》 ) (8) 竟以此而殒 其.生乎 ( 《祭十二郎文》 ) 答案 : (5)指示代词 “ 其中的 ”。 (6)表示推测、估计语气 “ 恐怕、大概 ”。 (7)表示祈使语气 “ 一定 ”。 (8)代词 ,他的。 (9)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 《游褒禅山记》 ) (10) 至于誓天断发 , 泣下沾襟 , 何 其.衰也 ( 《伶官传序》 ) (11) 既 其.出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游褒禅山记》 ) 答案 : (9)表示反问语气 “ 难道、哪里 ”。 (10)形容词之前 ,起强调作用。 (11)句中无实义 ,凑足音节。 六、 “ 且 ” 的用法和意义 【 真题热身 】 请指出下列虚词“且”的用法和意义。 (1) (2020 四川卷 ) 且.贰于楚也 ( 《烛之武退秦师》 )( ) (2) (2020 湖南卷、 2020 浙江卷 ) 不者 , 若属皆 且.为所虏 ( 《鸿门宴》 ) ( ) (3) (2020 四川卷、 2020 江西卷 ) 不出 , 火 且.尽 ( 《游褒禅山记》 ) ( ) (4) (2020 天津卷 ) 且.庸人尚羞之 , 况于将相乎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答案 :(1)连词 ,并且 (2)副词 ,将要 (3)副词 ,将要 (4)连词 ,况且 【用法总结】 词性 例句 解释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且.已久疲 ( 《赤壁之战》 ) 表示递进关系 河水清 且.涟漪 ( 《诗经 伐檀》 ) 表示并列关系 连词 臣死 且.不避 , 卮酒安足辞 ( 《鸿门宴》 ) 相当于“尚且” , 先让步 , 后推进一层 年 且.九十 ( 《愚公移山》 ) 相当于“将” 副词 卿但暂还家 , 吾今 且.报府 ( 《孔雀东南飞》 ) “暂且”“姑且” 【 即时训练 】 解释句中“且”字的用法和意义。 (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六国论》 ) (2) 又有若老人咳 且.笑于山谷中者 ( 《石钟山记》 ) (3) 犹 且.从师而问焉 ( 《师说》 ) (4) 存者 且.偷生 , 死者长已矣 ( 《石壕吏》 ) 答案 :(1)况且 ,表补充说明。 (2)表并列。 (3)复音虚词 “ 犹且 ” ,还。 (4)姑且 ,暂且。 七、 “ 若 ” 的用法和意义 【真题热身】 请指出下列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 (1) (2020 浙江卷 ) 若.望仆不相师 ( 《报任安书》 )( ) (2) (2020 福建卷 ) 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3) (2020 北京卷 ) 若.入前为寿 , 寿毕 , 请以剑舞 ( 《鸿门宴》 ) ( ) (4) (2020 辽宁卷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师必退 ( 《烛之武退秦师》 ) ( ) 答案 :(1)动词 ,好像 (2)动词 ,如 ,比得上 (3)代词 ,你 (4)连词 ,如果 【用法总结】 词性 例句 解释 若.毒之乎 ( 《捕蛇者说》 ) 表对称 , 相当于“你”“你们” 代词 更 若.役 , 复 若.赋 ( 《捕蛇者说》 ) 作定语 , 译为“你的”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赤 壁之战》 ) 表假设 , 相当于“如果”“假 设”等 连词 以万人 若.一郡降者 , 封万户 ( 《汉书》 ) 表选择 , 相当于“或”“或者” 【 即时训练 】 解释句中“若”字的用法和意义。 (1) 彼与彼年相 若.也 , 道相似也 ( 《师说》 ) (2) 曾不 若.孀妻弱子 ( 《愚公移山》 ) (3) 若.属皆且为所虏 ( 《鸿门宴》 ) (4) 若.不阙秦 , 将焉取之 ( 《烛之武退秦师》 ) 答案 : (1)如同、像、相似。 (2)比得上。 (3)你、你的。 (4)表假设 ,假如 ,如果。 答案 : (5)助词 ,用在形容词之后 ,表“ „„ 的样子”。 (6)海神的名字。 (5) 桑之未落 , 其叶沃 若 . ( 《诗经》 ) (6) 望洋向 若 . 而叹 ( 《庄子 秋水》 ) (1) (2020 浙江卷 ) 较秦之 所 . 得与战胜而得者 ( ) (2) (2020 山东卷 ) 及其 所 . 之既倦 ( 《兰亭集序》 )( ) (3) (2020 安徽卷 ) 独籍 所 . 杀汉军数百人 (《项羽之死》 )( ) (4) (2020 北京卷 ) 数十年竟为秦 所 . 灭 ( 《屈原列传》 )( ) 答案 : (1)助词 ,放在动词前 ,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2)用在动词前 ,组成所字短语 ,指代人或事物 (3)用在动词前 ,形成所字短语 (4)被 (介词 ),被动句固定句式“为 „„ 所 八、 “ 所 ” 的用法和意义 【 真题热身 】 请指出下列虚词“所”的用法和意义。 【 用法总结 】 词性 例句 解释 故余虽愚 , 卒获有 所.闻 ( 《送东阳马生序》 ) 经常放在动词前 , 同动词结合 , 组成“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 , 表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助词 嬴闻如姬父为人 所.杀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组成“为„„所”的格式 , 表被动 师者 ,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说》 ) 表示手段或凭借 , 可译为“用来„„的 , 凭借来„„” 复合词 此先汉 所以. .兴隆也 ( 《出师表》 ) 表原因 , 可译为“„„的原因” 答案 :(1)名词 ,场所、位置。 (2)“所 ” 加动词 ,构成名词性词组。 (3)“所 ” 字结构做定语。 (4)“为 „„ 所 ” 表被动。 【 即时训练 】 解释句中“所”字的用法和意义。 (1) 某 所., 而母立于兹 ( 《项脊轩志》 ) (2) 盖余 所.至 ,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游褒禅山记》 ) (3) 臣 所.过屠者朱亥 , 此子贤者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 所.劫哉 ( 《六国论》 ) 答案 : (5)复音虚词“所以” ,表原因 ,„„ 的原因。 (6)“ 所以” ,表示手段或凭借。 (5) 所 . 以遣将守关者 ( 《鸿门宴》 ) (6) 吾 所 . 以待侯生者备矣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九、 “ 为 ” 的用法和意义 【 真题热身 】 请指出下列虚词“为”的用法和意义。 (1) (2020 山东卷 ) 是故智者 为 . 之谋 ( ) (2) (2020 安徽卷 ) 为 . 武置酒设乐 ( ) (3) (2020 四川卷 ) 为国者无使 为 . 积威之所劫哉 ( ) (4) (20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