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34函数的基本性质4篇内容摘要:
上是增函数 . 图像在 y 轴的左侧部分是下降的,也就是说, 当 x 在区间 0, 上取值时,随着 x 的增大,相应的 y 值反而随着减小,即如果取12xx、 0, ,得到 1 1 2 2y f x y f x, 那么当 12xx 时,有 12yy .这时我们就说函数 2yx 在 0, 上是减函数 . 函 数的这两个性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讨论的 . 二、学习、讲解新课 ⒈ 增函数与减函数 定义:对于函数 fx的定义域 I内某个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12xx、 . ⑴若当 12xx 时,都有 12f x f x , 则说 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图 3); ⑵若当 12xx 时,都有 12f x f x , 则说 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如图 4) . [说明 ]: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 .有的函数在一些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在另一些区间上不是增函数 .例如函数 2yx (图 1),当 0x , 时是增函数,当 0x , 时是 减函数 . ⒉ 单调性与单调区间 若函数 y f x 在某个区间是增函 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 y f x 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 单调性 ,这一区间叫做函数 y f x 的 单调区间 .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 单调函数 .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像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像是下降的 . [说明 ]: ⑴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其定义域的子集; ⑵应是该区间内任意的两个实数,忽略需要任意取值这个条件,就不能保证函数是增 函数(或减函数),例如,图 5 中,在 12xx、 那样的特 定位置上,虽然使得 12f x f x , 但显然此图像表示的函数不是一个单调函数; ⒊ 例题评价 例 1: 图 6是定义在闭区间 55, 上的函数 y f x 的图像,根据图像说出 y f x 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函数 y f x 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解:函数 y f x 的单调区间有 52, , 21, , 13, , 35, ,其中 y f x 在区间 52, , 13, 上是减函数,在区间 21, , 35, 是增函数 . [说明 ]: 1)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对于单独的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因而没有增减变化,所以不存在单调性问题;另外,中学阶段研究的主要是连续函数或分段连续函数,对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来说,只要在开区间上单调,它在闭区间上也就单调,因此,在考虑它的单调区间时,包括不包括端点都可以;还 要注意,对于在某些点上不连续的函数,单调区间不包括不连续点 2)要了解函数在某一区间是否具有单调性,从图像上进行观察是一种常用而又较为粗略的方法,严格地说,它需要根据增(减)函数的定义进行证明,下面举例说明 . 例 2: 证明函数 32f x x在 R 上是增函数 . 证明:设 12xx、 是 R 上的任意两个实数,且 12xx ,则 1 2 1 2 1 23 2 3 2 3f x f x x x x x , 由 12xx , 得 120xx , 于是 120f x f x,即 12f x f x . 32f x x 在 R 上是增函数 . 练习:判断函数 32f x x 在 R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并证明你的结论 . (减函数:证明略) 例 3:判断函数 1fxx 在区间 0,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并证明你的结论 . 解:设 12 0xx 、 , ,且 12xx , 2112 1 2 1 211 xxf x f x x x x x , 由 12 0xx 、 , ,得 120xx , 又由 12xx , 得 210xx , 120f x f x , 即 12f x f x. 1fxx在 0, 上是减函数 . 能否说函数 1fxx 在 , 上是减函数。 答:不 能 . 因为 0x 属于 1fxx 的定义域 . [说明 ]:通过观察图像,对函数是否具有某种性质,作出一种猜想,然后通过推理的 办法,证明这种猜想的正确性,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数学方法 . 三 、课堂小结 ⒈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必须在定义域内进行 ,即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其定义域的子集 ,因此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必须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⒉根据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是:⑴设 12xx、 是 给定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且12xx ;⑵作差 12f x f x ,并将此差式变形(要注意变 形的程度);⑶判断 12f x f x的正负(要注意说理的充分性);⑷根据 12f x f x 的符号确定其增 减性 . 四、作业布置 P69 练习 (2) 1,2,3,4,5, 6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判断函数奇偶 性的方法,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和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及“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判断反思的能力。 二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及其判断以及其图像特点 难点:奇偶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及自制课件 四 、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我们有过许多对“美” 的感受。 如“对称美”就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ppt演示轴对称图片,如蝴蝶,螺旋桨,麦当劳标志等) 提问 1: 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 什么是轴对。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34函数的基本性质4篇
相关推荐
定一个平面 . 用集合语言表述: // ,a b a b 确 定 平 面 (四)例题解析 例 1 如图,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E, F分别是 1 1 1,BC BB 的中点,问:直线 EF和 BC是否相交。 如果相交,交点在那个平面内。 解: 1 1 1111E B C E B C E F B CF B B F B C
相等 . 1AA B 1BB D C 1CB A 1DB 1AA B 1BB D C 1CB E F A 1DB (四)、问题拓展 空间四边形 空间四边形相关知识复习: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E、 H 分别为 AB、 AD 中点, F、 G为 CB、 CD三等分点,且 11,33CF CB CG CD.求证: EF, HG, AC 三线共点 . [说明 ]复习公理 2 ,对于空间四边形
积的计算,常用的方法是将该几何体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转化为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 ( 2)如何展开。 将它们的侧面沿着一条侧棱或母线展开 . 二、学习新课 直柱体的侧面积 ( 1)实物演示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提出问题: ①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为什么。 ②它的长和宽分别和直棱柱有什么关系。 ③由此直棱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该如何计算。 ④一般棱柱侧面积可否用这个侧面积计算公式。 为什么。
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应不断引导学生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反正法比较难理解,老师要讲清楚原理,方法,以及 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不等式的概念 与性质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回顾-反思-巩固-小结”的过程中 不等式的性质 . 情感 , 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能力 重点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出关系进行转化,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五、作业布置 [ 习题 六、教学设计说明 《子集与推出关系》一课理论性较强,不要求也不能够死记硬背,而要从本质上理解,才能领悟其实质并灵活运用。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注意了以下三点。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集合与命题》向来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章,但为什么要将集合和命题放在一起
中至少有一个元 素不属于 A,那么集合A是集合 B的真子集;若集合 B也是集合 A的子集,那么集合 A与集合 B相等。 两个集合之间也不一定存在包含关系,如集合 A中 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属于集合 B,集合 B中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属于集合 A,等等,这些在集合运算中 能得到体现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 本 P11习题 (选做题)设集合 , , { 0 , 1 , 2 , 3 , 4 , 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