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篇内容摘要:
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应不断引导学生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反正法比较难理解,老师要讲清楚原理,方法,以及 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不等式的概念 与性质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回顾-反思-巩固-小结”的过程中 不等式的性质 . 情感 , 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能力 重点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难点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流程说明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 1 课前热身-练习 重温概念领会新知 活动 2 概念性质-反思 深刻理解定义,注意定义的内涵与外延 活动 3 提高探究-实践 掌握一般方法。 活动 4 归纳小结-感知 让学生在 合作交流的过程总结知识和方法 活动 5 巩固提高-作业 巩固教学、个体发展、全面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 1课前热身(资源如下) 下列结论对否: Nnbdacdcba nn ,1 ( ) bacbca 222 ( ) baabba 1103 且 ( ) 否,对,否,对,对,对,对; 0ab> ; ><><>> bdacdcba 0,04 ( ) Nnbaba nn ,5 ( ) babba 6 ( ) baba 11成立的充要条件为 用“>”“<”“=”填空: (1)abc0 则 ac bc ;ac bc; ||a ||b ; (2) 0abc1,则 ac bc ; ab ac; logca logcb; 活动 2知识回顾 不等式的性质是解、 证不等式的基础,对于这些性质,关键是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要 弄清每一个条件和结论,学会对不等式进行条件的放宽和加强。 两个 实数的大小: baba 0 ;baba 0 ; baba 0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反身性(也叫对称性): a> b b< a 传递性: a> b, b> c a> c 平移性 : a> b a+c> b+c 伸缩性 :0c ba ac> bc;0c ba ac< bc 乘方性 : a> b≥ 0 an> bn( n∈ N, n≥ 2) 最值定理 : 设xyyxyx 2,0., 由 ( 1 )如积PyxPxy 2( 有最小值定值),则积 ( 2 )如积22( )有最大值(定值),则积 SxySyx 即 :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运用最值定理求最值的三要素:一正二定三相等两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abba 2 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是:33 abccba 。 开方性: a> b≥ 0 na > nb ( n∈ N, n。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篇
相关推荐
上是增函数 . 图像在 y 轴的左侧部分是下降的,也就是说, 当 x 在区间 0, 上取值时,随着 x 的增大,相应的 y 值反而随着减小,即如果取12xx、 0, ,得到 1 1 2 2y f x y f x, 那么当 12xx 时,有 12yy .这时我们就说函数 2yx 在 0, 上是减函数 . 函 数的这两个性质
定一个平面 . 用集合语言表述: // ,a b a b 确 定 平 面 (四)例题解析 例 1 如图,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E, F分别是 1 1 1,BC BB 的中点,问:直线 EF和 BC是否相交。 如果相交,交点在那个平面内。 解: 1 1 1111E B C E B C E F B CF B B F B C
相等 . 1AA B 1BB D C 1CB A 1DB 1AA B 1BB D C 1CB E F A 1DB (四)、问题拓展 空间四边形 空间四边形相关知识复习: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E、 H 分别为 AB、 AD 中点, F、 G为 CB、 CD三等分点,且 11,33CF CB CG CD.求证: EF, HG, AC 三线共点 . [说明 ]复习公理 2 ,对于空间四边形
出关系进行转化,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五、作业布置 [ 习题 六、教学设计说明 《子集与推出关系》一课理论性较强,不要求也不能够死记硬背,而要从本质上理解,才能领悟其实质并灵活运用。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注意了以下三点。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集合与命题》向来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章,但为什么要将集合和命题放在一起
中至少有一个元 素不属于 A,那么集合A是集合 B的真子集;若集合 B也是集合 A的子集,那么集合 A与集合 B相等。 两个集合之间也不一定存在包含关系,如集合 A中 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属于集合 B,集合 B中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属于集合 A,等等,这些在集合运算中 能得到体现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 本 P11习题 (选做题)设集合 , , { 0 , 1 , 2 , 3 , 4 , 5 }A
图中得到已知条件,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本题中的数据单位是人,而不是百分率。 构成饼图的各部分百分率之和不能超过 100%. 三、 应用新知,尝试成功 例 6 经济学家将家庭或个人在食物消费上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的比值称作恩格尔系数,即 恩格尔系数 = %100消费支出总额食物消费支出总额 恩格尔系数可以用来刻划不同的消费结构,也能间接反映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