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内容摘要: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是他们对新经 济体制的形象理解。 从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主要有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即允许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开始了向对外开放的转变。 1979 年 7 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对广东 、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出口特区先在深圳、珠海划出部 分 地区进行试点,由此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1980 年 8 月,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短短几年时间,特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年,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等 14个沿海经济开放城市。 1985 年 2 月,中央正式决定把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1988年 4 月 26 日,我国最大的经济开发区──海南省正式成立。 1991 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边疆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现在,对外开放地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开发区──内地”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1978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 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 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推行打破“大锅饭”的各种经济责任制,建立公有 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改革政治体制,如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发扬民主等。 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设置经济特区。 专题探究:感动不平凡的变化 内容点析 1.“一夜 崛起之城”──深圳,见《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点析”和“参考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