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语文选修第12课声声慢word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内容摘要:

风很大,她就喝酒,一个人。 师:一个人喝酒,“怎敌他”,是挡不住吧,我们常说喝酒有些什么作用啊。 生:借酒消愁,还有驱寒。 师:好,我们先说驱寒,这里能不能驱寒啊。 生:不能。 师:是的,挡不住风寒。 这里更多的还有同学们说的借酒消愁,但这愁能消吗。 生:消不了。 师:为什么消不了啊。 是这酒无力吗。 这里有个很特别的词,大家看一下,“淡酒”,淡酒表面看来好像是酒力不够,不过,李清照之前也写过词句,她这样写,她说“浓睡(顿)不消残酒(学生齐背)”。 对对对,什么意思。 (顿)睡了很久那种酒意还没法消除啊。 酒还是同样的酒啊,那为什么这里就变成“淡酒”了呢。 生:(指其中一小组,男生)喝酒的心情不一样。 师:心情不一样,不错,这时候她的内心很愁苦,她的愁很重、很深,烈酒也压不住她的心愁。 所以用的是“淡酒”。 这里没有 写愁字,却表达了愁情,我们接着再来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借时相识。 ”怎么写愁啊。 生:(指其中一小组,男生)李清照是北方人,看到大雁南飞,(想念故乡),还有就是他曾写给赵明诚的《一剪梅》里面有大雁,写雁是说她想起了她的丈夫。 师:呵,你理解得很好。 在我们文化里面,有个关于大雁的成语,叫做(顿)鸿雁传书(有学生回应)。 作者视线投向天空,看到的是南飞的大雁,再仔细看,那似乎就是曾给丈夫捎过信的大雁。 但是现在怎么样。 生:不会有信了。 师:是的,丈夫已经不在了,永远也不会再有信来了。 所以,此情此景,令人心痛 甚至心碎啊。 师:这是词的上片,这些组的同学理解分析得很好。 现在我们来看词的下片,也叫下阕。 下阕又是如何不写愁字表达愁情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好,这一小组的代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句所描绘的场景。 生:(示意一女生,站立,欲言又止。 ) 师:黄花是什么花。 生:菊花。 师:这句所写的其实就跟我们现在这个季节的景物一致,对吧。 哪一位帮助这位同学。 说说词句写得是什么样的画面。 生:(主动站立)菊花凋谢了,花瓣掉了一地„„(顿) 师:“如今有谁堪摘”这里是不是含有对比啊。 “如今”,那 说明曾经怎么样。 生:有人摘。 师:谁摘。 摘来干什么。 生:她,还有赵明诚。 师:不错,她与丈夫一起来赏花,并摘花相赠。 但是现在物是人非,所以这种伤痛无法排遣。 进一步写愁。 现看下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一句比较简单,简单的留给老师说,词人百无聊奈,孤独无助,坐在窗前,触景又伤情,睹物呢,又思人,这个时候,作者内心充满凄苦。 我们再看下一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你能不能也先描绘一下这句词所写的情形啊。 生(男):一棵梧桐树立在那里,细雨绵绵地下,然后呢,梧桐叶挡住了细雨,到黄昏的时候,雨停了,只有桐叶上的雨水一滴一点地落下。 师:你体会得很好。 我们看看窗外,秋天的梧桐叶是怎样的情形。 生:梧桐叶在飘落。 师:落叶本身就给人落寞、凄清的感觉,这时候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就跟我们今天窗外的景色一样(注:正好当天下着小雨),只不过我们的心境不一样。 同学们注意这个地方,作者又选定了一个什么特定的时间。 生:黄昏。 师:是的,之前她选了特定的季节――秋天,这里又选了特定的时间――黄昏,还记得《秋思》里那个“断肠人”处于 什么时间吗。 怎么写的啊。 生:也是黄昏,“夕阳西下”。 师:秋天的黄昏,令人更加伤感,令人的愁绪更加深重。 “点点滴滴”,我们的同学把它理解为――雨停了,雨水再从树叶上滴下来,如果我把它理解为雨没停,还在不断的洒落,也是行的。 这个雨啊,在自然界是雨,但在词人来说则是眼泪,它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也一点一滴地打在窗前词人的心上。 师:现在大家看,整首词写到这儿,有没有出现一个愁字。 生:没有。 师:的确没有。 通篇都是愁,但作者却没把这个愁点破,那么,作者是靠什么来渲染这种愁的呢。 生:写景,借景写愁。 师:不错 ,以景写愁,借景抒情。 它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营造一种凄苦的氛围。 表达词人的愁情,这比直接写痛苦和泪水更加感染人,所以有人说,整首《声声慢》,“没有一滴泪,却一句一泪,满纸呜咽。 ”(板书:呜咽)正是这种手法的作用。 师: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词的另一种表达感情的手法就是―― 生:借景抒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