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内容摘要:
生互动。 ④随堂小结,结合我校采用讲学案教学的特点。 让学生拿出预先发给的讲学案,本人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并当场讲评。 最后布置学生回去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 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教具准备 :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课件。 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六、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并且学生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物质元素的其它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来实现,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快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看书之外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览资料,收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级约 40 人,其中 10 左右较优秀,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近 10 个,中等水平学生约 20 人。 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尽 量讲一些基础知识,有关提高部分可将课后巩固题作为提高题,让较优秀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试着做。 时间安排上重点放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装置确定,事先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并设计方案,鼓励部分学生到台上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人教版化学九年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
相关推荐
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 小组代表简述从所学知识及阅读的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径。 (如: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石灰石、碳酸氢钙分解,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等) (三)【 实验导学 探究原理 】 可供选择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3)、碳酸钠粉末( Na2CO3)
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究实验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观察现象:瓶子向内凹陷。 分析得出: CO2能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约能溶解1体积 CO2,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 生产汽水,啤酒等就是利用 CO2这一性质。 (思考)可乐,雪碧打开瓶盖时为什么会冒出大量气泡。 (解释)打开瓶盖,气压减小, CO2就会从瓶里向外冒。 (过渡) CO2溶 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__: BA ; _______: BA TT ; _ _ _ _ _ _ _ _: BA ff 例 地球上北纬 30度和北纬 60度上各有一点 A和 B,则它们之间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之比多少。 A B C A B C A B图2 例 磁带两孔转速是否相同。 “坐地日行八万里”如何解释。 四、巩固练习 下列物理量在匀速圆 周运动中保持不变的是( ) A. 线速度 B. 速率 C.
4) 灯泡中的灯丝一般用的是 ,你能说出不用锡制的原因吗。 ; ( 5) 区分两块金属材料硬度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 6) 铜合金和金的颜 色基本相似,为什么在制作装饰品时用金而不用铜的合金。 ; (三)、(问题探究) 探究一:总结金属的性质 过量空气、高温 ① 焦炭、高温 ② 赤铁矿、高温 ③ 生铁 例 1. 据福建《三明日报》报道: 2020 年 5 月 12 日
质的是 _______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 ______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 ________; 葡萄糖注射液 Giucose in jection 规格: 250mL 内含葡萄糖 克 生产批号: 0205203 2 有效期:至 2020 年 3月 5% (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 ____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 ________; (
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 右偏转,反应结束,天平指针指向右端 (如图Ⅱ )。 说明质量相同的铁和金属 A,铁产生氢气的量多。 答案: A 【例 6】 (2020 湖北武汉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 (1)打开止水夹 a,可观察到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 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