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中国石拱桥内容摘要:

按要求答题。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到 1192年间。 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 6 米。 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 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乙]我看到一条横江索桥。 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 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摆动就越大。 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 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 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 我站得这么高还感受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吧。 但是再从桥的另一边看,它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 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 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 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 1)甲、乙两文都是写桥,但文体不同,甲文是 _______,乙文是 _______;两文侧重点也不同,甲文重点是 _______,乙文重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甲、乙两文都写到水的猛烈,但目的不同,甲文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乙文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写水的语言风格也不同,甲文语言 ______________,乙 文语言 ______________。 ( 3)从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_______、 _______和 _______,但是甲文主要运用的是 ______________,乙文还运用了 ______________。 ( 4)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用来展示卢沟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1)说明文 散文(记叙文) 说明桥的特征 从对桥的描写生发出对自然对人生的慨叹 ( 2)说明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客观、平实 富有激情 ( 3)说明 记叙 描写 说明 议论 ( 4)拟人、排比 摹状貌 工艺精美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 76米,深 60米,中部高 33 米,体积达 86000 立方米,像一座大厦。 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 500 个灯孔。 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 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 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 40 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 “ 水天一色 ” 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两层挑台连地面共 3层坐席,有 9600多个席位。 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 300 多人。 1.这个文段说明的重点是 ______________,它按照 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大礼堂在建筑上最突出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 “ 从屋顶到地面 ” 能否改成 “ 从地面到屋顶 ” ,为什么。 3.文中画线部分采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看,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兼用了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礼堂的规模和灯饰 先总后分 规模大、设计巧 2.不能 改,如改,则与本选段的说明顺序不相符。 3.列数字、打比方 4.描写 二、时文超市 我是桥 吴小红 不管走到哪里,桥总是给我太多的感触。 我爱望着那些石头的、木质的、水泥的、钢铁的桥身,俯瞰着汤汤流水对桥墩的冲刷,抚摸着桥被风霜剥蚀的痕迹,印入我脑海中的总是它那苍老的面容。 岁岁年年伫立不动的桥啊,跨越着高山峡谷,连接着江河天堑,把许许多多知名或不知 名的、平凡或不平凡的人送向远方,而自己却面对一方不变的天地,任凭自然的风雨和岁月的沧桑消磨着青春。 我明白,桥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它和教师有太多 相似的地方。 教师的事业不是鲜花,甚至不是绿叶。 鲜花是令人艳羡的,绿叶是令人敬仰的,它们的事业充满着诗意与辉煌。 金秋时节骄傲地悬挂在枝头的果实,就是对鲜花绿叶最好的馈赠。 教师的事业是桥的事业,请看:在学生满堂的教室里,教师是知识之桥;在循循善诱的教诲中,教师是心灵之桥;在风云变幻的人生舞台上,教师是灵魂之桥。 就像桥只是前进途中的一个部分一样,教师只是文明传递中的一个过程;就像到达目的地的人也许会忘了桥的存在一样,许多辉煌成果中教师的劳动可能被忽略;像许多教师本可以成为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一样,桥本身也许 可以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厦,成为令人仰止的丰碑,成为美丽如画的园林,但它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座桥,永远固守着同一片蓝天,扎根于同一片黄土,遥望着迷人的远方,不断重复着自己的故事。 啊,桥啊,桥也有心吗。 是的,我知道,风雨中不堪重负的时候,桥在呻吟;滚滚人流涌过桥身的时候,桥在呐喊;当人们拥抱远方灿烂云霞的时候,桥在期待;当人们创造新的辉煌的时候,桥有寂寞;当人们在远方享受阳光的时候,桥有失落;当人们怀抱鲜花徜徉的时候,桥有欢乐;当人们经过桥去寻找新的风景的时候,桥有骄傲 „„ 是的,我知道,在学生与知识 之间,教师是桥;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教师是桥;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教师是桥;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教师是桥。 是的,我知道,学生知识的飞跃,需要教师的桥;祖国事业的飞跃,需要教师的桥;人类文明的飞跃,需要教师的桥。 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座桥吧,植根于祖国的土壤,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承担着学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