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内容摘要:
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答 :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答 :“ 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高适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 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 简要分析。 答 :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 ,青灯寒光如豆 ,诗人影只孤孑 ,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答 :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 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为什么。 简要回答。 答 :“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 ,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 “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 ,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 .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 ,卷尘挟风 ,奋勇挺进的画面。 答 :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王驾 )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答 :对比。 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 ,也大失所望 ,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 ,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 .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苏舜钦 )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答 :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 .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 ,竹席。初中语文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相关推荐
雨,夏热干燥 3 距离亚洲最近的美洲国家是 A、加拿大 B、墨西哥 C、美国 D、巴西 3 美国最高峻的山脉是 A、内华达山脉 B、落基山脉 C、海岸山脉 D、阿马拉契亚山脉 3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脉 B、阿尔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3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刚果河 C、密西西比河 D、亚马孙河 3 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是
积近似取 则 7 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 3 3 371 10 k g/m 10 N /k g 7 10 m= 7 10 P ap gh 331 10 k g/m 2 2 2130 c m 1 3 10 mS. 。 解: 脚背受的压力 7 2 2 2 57 1 0 N /m 1 3 1 0 m 9 1 1 0 NF p S . .
队;浙江队以 77: 76( )山东队;北京队 以 82: 70( )广东队。 江泽民总书记给克林顿总统打电话时说: “ 美国 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了( )美对华实现永久 ( )贸易关系,这是( )的,我对总统先生 为此做出的努力表示高度( ) ” 推重 推让 推崇 推荐大胜 险胜 战胜 支持 正常 明智 赞赏 考点二:理解语意 命题特点: 辨识多义词在语境中的作用。 概括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
刻动作时。 d. 用于句首表示条件。 重难点解析 e. 表示成功地做了某事时,只能用 was/were able to, 不能用 could。 He was able to flee Europe before the war broke out. = He managed to flee Europe before the war broke out. 注意: could不表示时态
理解这句话的。 6. 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邹忌讽齐王纳谏 . (1)吾妻之美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