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2内容摘要:
组实验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 多少秒。 测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 怎样计算。 观察、计算 回答:需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 v=s/t 计算出即可 1.分组.每组至少 6人 2.测距离 指导学生量出 30m 的路程,每隔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2
相关推荐
传播条件. 3声波及人耳听声的过程 利用媒体课件, 对比水波讲述声波 4声音的反射及回声 利用媒体课件,展示声 学在建筑、测距等方面的应用 5声速 教师讲述 [来源 :Z,xx,]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分组探究小实验 用身边的物
意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乐音的特征二:响度 乐音的特征三:音色 总结乐音的三大特征 频率: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次 /秒,称为赫兹,简称赫。 总之,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演示:拍手(大声、小声)说话(大声、小声) 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结论 响度:声音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响度。 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演示:梳子疏
耳总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或是谁在演唱.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也就是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可能不同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征—— 音色 那么同学们听听几种不同乐器声的声音,看都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以上都是我们凭感觉来辨别的,音色也是由声源的振动情况决定的,那么从波形上来观察一下,显然每一种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
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教师让学生观察秒 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 ,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
、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来源 :]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 书: 1.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1)组织学生看课本第 39页图 31,讨论:刘东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 b.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 t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 s,分别计算出 s/ t s/ 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 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 s1和 s2,分别计算出 s1/ t、s2/ 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