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1物质的状态2内容摘要:
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 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 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 教材的内容正是这样安排的。 [ 学情分析 ] 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 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的理解本节所学。 [ 教学过程 简述] 本节课我设计用三个环节来完成。 1. 物质存在的状态。 2. 物态变化。 3. 用微观模型解释物态特征及物态变化的原因。 最后,练习巩固。 环节 1 物质存在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1物质的状态2
相关推荐
度的测量,对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 教学过程 简述] 本节课我设计以下环节来完成。 1. 温度的概念。 2. 实验用温度计(其间要讲授摄氏温度和介绍热力学温度)。 3. 体温计。 4. 其 他 温度计。 最后,进行小结及练习。 环节1:温度的概念 引入:现在天气很热,过一段时间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 “冷、热、凉、暖”都 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min是凝固现象,在熔化过程中体现出吸热、温度不变的特征;在凝固过程中体现出放热、温度不变的特征 . 答案 ( 1)该物质是晶体 ( 2)熔点是 80℃ ( 3)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4)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 5)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 . 第一:提出问题 .其实就是探究什么;第二:猜想与假设 .实质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 问题进行猜想;第三: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质就是怎样探究;第四
; 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 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 【典型例题】 [来源 :学科网 ZXXK] 〖例 1〗 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 导致温度普遍上升, 即全球变暖。 因为气候变暖,南北极地的冰便会___,从而导致海水量增大,引起海平面___,许多沿海地区将逐渐淹没在水 中。 〖例 2〗 A、 B两种物质受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 图
给大家介绍的一种效果放大的研究方法。 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感到大家不仅成功地设计制作了温度计,同时还提高了 实际的动手能力。 ( 3)学生利用自制温度计模型进行实验,汇报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探究得到的结论。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利用自制温度计模型和桌上的一杯热水去探究一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师:实验是否验证了大家的猜想呢。 看来同学们的猜想和探究结果是完全吻合的。 学生实验,汇报
( 3)由此可见,图上长度之比等于 ,两条线段的比与所用的长度单位 ,但求两条线段的比值时,这两条线段的单位一定要。 三 、自我测验 填空 ( 1)已知线段 AB 和 CD 的长度分别是 12cm, 8cm,则 AB 和 CD 的比是 . ( 2) 如图 1,已知 AD 是△ ABC 的中线,则 BD: CD= ,BD:BC= . 图 1 图 2 ( 3)如图 2,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当然,把这首词评苏轼和词之上 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 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